到了申時,胡哈子從院子裡劈了一捆柴準備進屋燒了,見東邊有火光,一陣風吹來,有硝煙和腐爛的臭味,知道這鬼子又放了火,恐怕這南京已經成了人間煉獄。一想到樂書死無葬身之地,父親臨終前叫他好好照顧妹妹卻未能做到,胡哈子就悔恨不已,潸然淚下。
胡哈子又見這院子裡種著梅樹,和他家裡原先的那棵一樣,隻是這梅樹上的花是半紅半白,甚是怪異,劉嫂見胡哈子在院子裡發呆就走過來問道“你家裡也有這梅樹麼?”
胡哈子點了點頭。
劉嫂說道“這梅花一年二開,我們這一走恐怕很難見到這梅花了。
第二日卯時,胡哈子抱著樂墨早就在門口候著了。吳長貴穿了一身中山裝,戴著平頂帽,手裡拎著一個皮箱,而劉嫂提著一個包裹,幾人匆忙趕去了江邊,這天未亮,江邊一個人都沒有,劉嫂說道“長貴,你們商量好的是在這裡碰麵麼?”
吳長貴說到“十天前,香港陳港生那邊給我發了電報,說是今日在西江這邊等他們的船,我們先去武漢,到了武漢我們坐蒸汽火車去南邊。”
劉嫂說道“這鬼子占了南京,早晚要打這武漢,咱去那裡安不安全?”
吳長貴說到“如今中國哪有安全的地方?趁日本人還沒打過去,咱隻能先去香港,聽說那兒歸英國管,這小日本也得不了什麼便宜。”
劉嫂說道“這英國人和日本人一個是狼一個是虎,誰都不是好東西。”
吳長貴道“如今世道亂,咱先去陳港生那裡躲一陣子,等北方消停了,咱再回來。”
兩人正說話,果然遠處有人撐著一葉扁舟緩緩駛來。
劉嫂說道“不會是這條船吧。”
這船靠了岸,船夫說道“您是吳長貴吳老板吧?”
吳長貴說到“正是在下,請問你是?”
船夫說道“我老板說香港的陳先生給他發了電報,說把您送到武漢去,本來想派個大船過來,但是如今日本人占了我們碼頭,隻剩下這些小船了,您就委屈一下吧。”
吳長貴說道”如今這世道有船就不錯了,還挑什麼?”說著就把劉嫂和胡哈子拉上船。
船夫見胡哈子也要上船,說道“哎呦,怎麼還多一個人?我老板說就兩個人,如今三個人,我這小船可拉不了這麼多貴人。”
劉嫂說道“這是我孩子,拉不了也得拉,你拉不了,我就下船,讓這孩子去。”
吳長貴從布袋裡拿出一塊大洋塞給了船夫,說道“你撐慢點,咱到了地方,付給你老板雙倍的錢。”
船夫一聽,搖了搖頭,就走到船尾,把這船撐離了岸。這船坐了三人,船夫就開的極慢。胡哈子看見自己生活二十多年的地方,如今卻變成廢墟,自己不得不選擇離開,心裡就悵悵不樂,鬱鬱寡歡。
劉嫂看出了胡哈子的心事,就安慰道“咱隻是暫時到南邊避避,等以後這日子過上了點,咱就回來看看。”
吳長貴問道“店家,這船駛到武漢得多久?”
船夫回道“這南京到武漢是逆水,咱到前麵換艘汽船,但也得開上四五天的時間。一會你們上了汽船得記著躲起來。”
劉嫂問道“為何要躲起來?”
船夫回道“現在我家店主的船都被日本人征用了,說是要給前線運軍火。這鬼子午時才上船,咱還有時間。到了船上,你們躲在甲板最下麵,那裡隔音好,還挨著底板窗戶,透氣,在那裡絕對安全。”
吳長貴問到“請問店主可是王成鐵王老板?”
船夫說道“吳先生你認識我家店主啊?”
吳長貴笑道“十幾年前我在上海坐過你家店主的船,那時候他做了大生意,光這貨船就幾十艘。”
船夫回道“現在不行了,日本人把咱地盤占了,如今我店主船隊隻剩下不到五成,全都用來幫日本人運貨了,這年頭誰都不容易,我家店主表麵上幫日本人,其實私下裡都幫咱中國人,他可是個好人啊。”
胡哈子說道“幫鬼子運軍火還算好人?”
船夫笑道“小夥子你這就不知道了,我們老板和國軍的人認識,每次這日本人運軍火,我們店主就給國軍的人通風報信,告訴他們時間,他們就在長江黃州那邊埋伏好,搶日本人的槍支彈藥。”
吳長貴問道“那你們店主做這個豈不是很危險?”
船夫說道“不是每次都做,幫鬼子運五次就做一次,出了事情,我老板就說是國軍打過來了,這戰爭你打我我打你的,誰在哪裡都是說不準的事情,這日本人也就信了。”
正當他們說話之際,隻聽見遠處有人大喊“那邊有船,是支那人,快停船。”
船夫說道“糟了,有日本人。你們趴下彆動。”
胡哈子見有日本人,就把繈褓中的樂墨裹在懷裡,自己趴在船板上。
不過一會,又聽見有人喊“那邊的人,停船。”
船夫大喊道“是王老板的船,給皇軍送貨的。”
這章沒有結束,請點擊下一頁!
日本兵喊道“不管誰的船,靠岸檢查,再不停船,就開槍了。”隻聽見幾聲槍響震徹山穀。
日本兵見這船不但不靠岸而且越駛越遠,就連開了五槍。這小船在江麵上不停的搖擺像是要翻了一樣。這些日本兵在東岸,船夫就往西岸靠,日本兵就追這船,邊追邊開槍,船夫見日本人開了槍就跳進江裡,過了一會,日本兵見這船不動了,以為船上的人死了就離開了。胡哈子聽不到這槍聲,就抬起了頭,船夫從水裡爬了上來,說道“剛才好險,要是再多一些鬼子,我們怕是逃不掉了。”
劉嫂卻發出呻吟聲,原來劉嫂的兩隻腿中了彈,血嘩嘩往下流。再一看吳長貴,早已沒了氣息。劉嫂聲淚俱下,大罵那天殺的。胡哈子在一旁怎麼勸都沒用。
過了許久,劉嫂擦乾了眼淚,對船夫說道“店家,今日你得答應我個事情。”
船夫看劉嫂剛死了丈夫,就說道“吳先生和我店主認識,劉嫂有什麼要求儘管說,我一定答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