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72章 西川之主_歸義非唐_在線言情 
在線言情 > 綜合其他 > 歸義非唐 > 第372章 西川之主

第372章 西川之主(1 / 2)

“殺殺殺——”

時入三月,隨著春耕開始並結束,隴右及大唐的兵馬調動也越來越頻繁了起來。

隴右雖然不大,地域卻足夠狹長,地理也不太方便。

從北部的涼州到南部的維州,行走官道的路程足有一千五百裡,相當於從代北走到關中。

正因如此,兩軍調動的距離相當,但隴右卻憑借著充足的馬群,拔高了大軍的行軍速度。

在大唐所調各鎮都以每日四十裡行軍速度向關中、關內靠攏的時候,隴右軍卻早已每日七十裡的行軍速度,將各軍調遣至地方,並已經開始習慣起了各地的不同氣候。

“殺殺殺——”

狄道城外,九千馬步精騎在此操訓,喊殺震天。

兩鎮兵馬,以六軍分開操訓,每軍一千五百人,其中半具裝的精騎三百,僅人披甲的精騎二百,餘下皆是披甲的重步兵。

隴右以《通典》練兵,但又區彆於通典,其中原因,主要是隴右的披甲率和弓弩持有率。

隴右軍中每名戰兵均披甲,另有長槍、鈍兵,硬弓、鄣刀、橫刀及箭矢等兵器。

弩的裝備率雖然不如硬弓,卻也有五成。

可以說隴右軍的兵卒裝備率,唯有盛唐時的精銳唐軍能與之相比。

每一名隴右士兵,兼職弓弩手、戰鋒手、奇兵、馬兵等多種職能,是正兒八經的多用途步兵。

即便是盛唐時,全國也隻有不到三十萬這樣的多用途步兵。

再往後隨著安史之亂爆發,各鎮除了牙兵這等精銳外,普通軍隊的披甲率頂多能保持在六七成,弓弩也無法保障每名兵卒都擁有,自然就需要區分出弓弩手、戰鋒兵、駐隊兵和馬軍、跳蕩、奇兵等專精一樣的兵種了。

除去這些外,隴右軍比之巔峰唐軍更強的一點在於軍紀,而軍紀往往是通過無數日夜操訓和背誦而不斷牢記下來的,正如當下:

“凡你們當兵之日,雖刮風下雨,袖手高坐,也少不得你一日三分。”

“這錢糧分毫都是衙門征派你地方百姓鄉親辦納來的,你在家那個不是耕種的百姓,你肯思量在家種田時辦納的苦楚艱難,即當思量今日食糧容易,又不用你耕種擔作。”

“百姓養了爾等一年,不過望爾等殺勝賊寇,保他一二。”

“爾等若不肯殺賊保障他,反而與賊寇那般搶掠他,那百姓養爾等何用?”

“即便是軍法漏網爾等,天也假手於人殺你!”

校場之上,諸如校尉、旅帥、隊正操訓本部兵馬時,口中卻念叨不停,向將士們灌輸著“百姓養兵”的理念。

政治思想,這是隴右軍區彆於同時代各地軍隊的最大不同。

尋常兵卒當兵,隻曉得軍餉從軍中領取,哪怕有通透之人知曉糧食是從百姓身上征收的,卻也不會覺得有什麼對不起百姓的。

但身處隴右軍中,不僅每日會被將領們以各種“忠君愛國、保境安民”的話述洗禮,時常休息時,也能聽到各種軍民友愛的故事話本。

長此以往,軍中的兵卒自然就養成了許多好習慣,更彆提隴右軍中的“三紀律、八注意”等軍規所編成的軍歌了。

軍政一把抓,這是劉繼隆自率軍落戶蘭州以來,隴右軍內部長期保持的習慣。

唯一缺少的,便是主管政治思想的官員。

對於這點,劉繼隆本是想要等待臨州大學學子陸續畢業,讓他們體驗過了“吏農兵”三種職業,六年經曆後,再將他們編為主管軍中政治思想官員的。

隻是時局變化太快,如今即便是李陽春、馬懿等第一批畢業的學子,也還在以直白的身份在各地衙門任職。

以當下的速度,至少還需要兩年時間,這些學子才能陸續畢業,成為劉繼隆需要的那批人。

在此之前,軍政都需要將領一把抓,而這些將領出身大多不好,都是在吐蕃治理下成長起來的,所以處理事情的手段太過粗暴和激進。

哪怕他們自己也在教導中學習了十幾年,但頂多也就是懂得保境安民的道理,不會侵擾百姓罷了。

但若是想讓他們連帶著做百姓的工作,這就很困難了。

饒是如此,這也讓隴右軍全體上下,有了遠超同時代軍隊的思想。

“刺啦……”

當校場的將士們在操練時,軍中大庖廚內的大鐵鍋也發出了滋滋冒油聲。

五十口鐵鍋整齊劃一的翻炒起來,香噴噴的肉香味不斷傳出。

“今日吃的是黃菜炒豬肉,每個將士份額都是四兩,另外還有炒野菜和羊骨煮蘿卜。”

“平日裡操訓,每三日一大操,每日僅訓練上午,肉食以午餐為主,保證每人四兩,晚餐則每人三兩。”

“肉食按照七曜日變化,主要以羊肉、豬肉、雞肉和鴨肉為主。”

大庖廚裡,劉繼隆帶著高進達、崔恕、李驥等人緊跟曹茂腳步,聽著他講解軍中夥食。

生產力決定一切,其中也包含了軍隊的操訓。

隴右軍中的戰兵,每日僅有不到半斤的肉食,以及管飽的蔬菜和粟米飯。

饒是如此,也隻能做到每天上午訓練,每三天才能進行一次大操練。

每日上午的訓練,主要包括一個時辰負甲行軍十裡,以及武藝訓練,熟悉六花陣中的方陣、圓陣、曲陣、直陣和銳陣等五種陣型。

這五種陣型又各有五種變化,共有二十五種變化,使得指揮者可以根據不同的敵情、地形攻防等布列不同的陣型。

簡單來說,隻要掌握六花陣,那基本就能成為獨領一軍的將領了。

不過許多將領常常自詡精通六花陣,可是疏於對軍隊操練,故此在臨陣對敵時,很容易把六花陣結亂。

陣腳一亂,那便離死不遠了,所以能掌握六花陣,且還能將其融入軍中,使得將士形成肌肉記憶的將領,始終是少數。

“都護府那邊,普通直白的肉食是多少?”

劉繼隆湊近看了看鍋裡的黃菜炒豬肉,回頭詢問起了高進達。

高進達聽後不假思索道:“早餐兩個饅頭,午餐三兩肉,晚餐三兩肉。”

古代一斤都是十六兩,因此每日六兩肉食,實際上也就不到二百克的肉食罷了。

饒是如此,卻也是這個時代軍吏夥食的頂點了,其餘唐軍唯兩餐,且隻有早餐有肉,肉量也不多。

不過兵卒軍餉高,所以普通兵卒隻要不養家,吃肉並不算困難,而且買肉還會有補貼。

實際上從漢代開始,軍隊便有了肉食補貼,不過這補貼並不是直接給個人的,而是按人頭落實到基層軍事組織,再由基層軍事單位進行分配。

漢代的雞鴨羊肉,相較於兵卒的軍餉來說,並不算貴。

一頭羊不過二百餘文,一隻雞也不過四十文不到,這優惠後的采購價,便是連普通農戶都能吃得起。

不過即便有了優惠的采購價,軍中所販賣的部分食材還是有些貴的,類似牛舌,一條就值六十文。

除此之外,隨軍戍邊的軍屬,每個月也能領取七十幾斤糧食。

這些事情,劉繼隆也是從漢代流傳下來的雜書看到的,也基本上不會出現誇大其詞的說法。

因此漢朝士兵領取肉食的時候,領取人的名字、領取肉的品種和數量都是要記賬的,這些賬本基本都被雜書記下來的。

劉繼隆不知道這些雜書是否流傳到了後世,想來應該是沒有的(居延漢簡)。

想到這裡,劉繼隆也開口說道:

“安史之亂前,凡我官軍出征,必有商賈跟隨販賣商貨,收受戰利品。”

“如今王燾、俞從暉、任澤他們這些牙商若是來了隴右,我雖會給他們田地養老,但這畢竟比不上他們曾經的生意。”

“待他們舉家而來,汝等倒是可以安排他們做這類生意。”

“他們既然能驅趕牧群南下,那最好便驅趕牧群或運送家禽及活豬隨軍出征,同時向軍隊所駐之地買賣蔬果肉食,直供軍隊。”

“若有兵卒想要額外買肉,也讓他們便宜些賣給兵卒,保障些許盈利便是。”

安史之亂前,商隊常常驅車跟隨唐軍,唐軍攻下城池後,不便攜帶的戰利品便會販賣給這些商人。

這本來是件不錯的事情,隻是隨著安史之亂爆發,加上各軍軍紀漸漸敗壞,便是隨軍商人都有被搶的風險,於是許多隨軍商人便都紛紛轉行了。



最新小说: 全員惡人?我抽卡把豪門變地獄 病弱美人招招手,盛京權貴爭當狗 凡人星尊 倒計時90天:華夏進入一級戰備 斬龍:葬天棺 計滅六國!你管這叫無用書生? 君奪臣妻:姐妹替嫁,姐姐後宮獨自闖關 找bug什麼的,超簡單的! 血色戰場:一個醫生的崛起 射雕:從被逐出桃花島開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