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不到兩年的時間,阿特拉斯就整合了法國等地,並且這個整合的勢頭愈加“迅猛”。
麵對異軍突起和拒絕交涉的阿特拉斯,感受到嚴峻威脅,以及無法容忍被無視的英美,曾嘗試過一些暗中封鎖,但結果均已失敗告終。
因為阿特拉斯完全沒有技術和供應依賴,甚至還有著大量的資源儲備,而東歐那麵也因為各種混戰,讓黑市交易無窮無儘。
明麵封鎖?
完全沒理由,阿特拉斯先腳站在了“正義”一麵,通過網絡向外界宣傳所謂的「公司宗旨」、「公司福利」和「武力展示」,何況經過重建後的歐洲區域,的確比戰爭之前更加適宜人類居住。
而網絡攻擊和抹黑言論,英美一方的網絡部隊同樣是屢屢吃癟。
反觀阿特拉斯在擴張前,會在先行揭露目標地帶的現狀,例如人們的生活苦不堪言,以及軍閥士兵和極端分子的施暴行為,用來引導網絡上的輿論趨勢。
這就導致了明麵上的英美一方,對阿特拉斯的擴張無從下手。
除非不再顧及阿特拉斯的核反擊手段,選擇從正麵展開進攻,繼而引發全人類性質的戰爭…
但英美尚未瘋狂到那種地步。
既然明麵上毫無頭緒,那麼便采取隱秘策略。
通過暗中扶持極端勢力,並指揮勢力頭目將成千上萬的難民用作“人質”進行防禦,同時派兵前往邊界,不斷騷擾和挑釁重建中的阿特拉斯,屬於是“曆久彌新”的最佳解決方案。
麵對這種把生命視作草芥的做法,確實延緩了阿特拉斯近期的迅猛勢頭,畢竟巷戰的勝敗,決定著一座城市和城鎮的擁有權。
而克裡斯所提及的「帕諾尼亞組織」,便是英美共同扶持的新興勢力,占據著曾經的斯洛伐克和匈牙利地區。
礙於「帕諾尼亞組織」的讀法過於繞口,克裡斯和負責這片區域的戰友們,通常將其稱作尼亞組織。
主要成員多為思想極端的難民、平民,和大量被強製退役的UDF士兵。
並且克裡斯還了解到英美情報局的精銳部隊,似乎正在負責尼亞組織的日常訓練和戰術指導,但仍未獲得確鑿證據。
然而克裡斯可以確定的一點是,為了避免暴露和留下證據,英美並未提供直接的軍火協助,因此尼亞組織需要自行購買。
至於克裡斯所在的鎮子,是距離交易地點「布爾諾」,往東四十公裡的伊希拉瓦。
這時候。
克裡斯離開了人群較多的主乾道,又繞過幾條無人小徑,最終來至一處昏暗的小巷內。
走到儘頭,駐足在一道鐵門前等待數秒。
“哢嗒~!”
伴隨清脆的解鎖聲,克裡斯直接拽門進去,不過他沒忘了順手關門。
踏過樓梯。
抵達二層。
克裡斯就見到了懸浮全息屏幕的操作台,擺放模塊化武器的桌麵,以及十多名身穿“便裝”的調查員。
而這裡,是為調查員提供行動便利的臨時哨站。
“負責行動的夥計跟我來。”
聽到克裡斯的話語,四男一女,包括克裡斯在內共計六人,走至向一旁的小型會議室。
關好門。
克裡斯調試了一番他的手機,將其放置在桌子上,為眾人呈現詳細的全息資料,並沉聲說道:
“如果情報準確無誤,尼亞組織的二號領導者瓦連托·羅達克,將在明日親自趕赴布爾諾的軍火交易市場。
任務目標,瓦解對方的隨行護衛,並當場審問出他們組織的頭目藏身地,為厄尼歐003的空降作戰提供準確情報。
為避免打草驚蛇,此次行動僅由我們負責。
若是行動失敗或遭遇陷阱,我們將有權根據實際情況,向上級申請厄尼歐003的空降部隊支援。
但行動失敗會讓我們錯失一次絕佳機會,無論下個窗口何時出現,都會影響到公司接下來的計劃,所以請各位務必提起精神,嚴陣以待。”
“是,長官。”
“明白。”
“沒問題。”
話音落下,五名調查員均是說出了各自的習慣性答複。
——
…
次日午後。
主宇宙時間:1996年9月5日,14:16。
布爾諾鎮。
從上方觀察,不難發現這個曾經的旅遊聖地,已經因為擬態的侵蝕而滿目瘡痍。
半數建築物遭到嚴重破壞,廢墟隨處可見,但通往鎮子內外的主要交通街道,反倒是被清理得乾乾淨淨。
並且鎮子的中央廣場,可謂是“熱鬨非凡”。
沿著街道是支起防曬棚的售賣攤位,與掛起顯眼招牌的商店,攤主和店主也都站在街頭吆喝,邀請過往的行人逛一逛,看一看。
隻是他們售賣的商品不是水果蔬菜,更不是什麼旅遊紀念品,而是大量UDF的現役武器,槍械、榴彈,乃至反坦克炮和火箭彈,可謂是應有儘有。
就在這時候,不算擁堵的道路上,出現了一支由七輛SUV和三輛軍卡組成的車隊。
見此。
穿行在人群之間的一名女子,用圍巾遮住半個麵容,還披著沙漠色的大衣,低聲彙報道:“這裡是冰爪,請所有單位注意,目標已出現。”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