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國二十一年?那不就是1931年嗎?”
“沈奉事變好像就是在這一年吧!”
“今年的抗爭紀念日恰好和中秋節重合在一起,原來王嶽恒還在故事裡還藏著這樣麼一層深意啊!”
“我好像猜到是什麼故事了,一定是因為戰爭流離失所的人們對親人的相思!”
“可是這跟一堆紅豆又有什麼關係呢?”……
注意到畫麵當中細節的觀眾們,再次陷入對故事劇情的好奇與猜測之中。
而隨著一張張信紙的打開。
現場逼真的畫麵場景再度開始變幻。
無數觀眾們隨後便跟隨女子的視角,進入一個關於《相思》的故事……
“轟隆~”
“嘩嘩~”
1931年6月,東北大學。
伴隨著巨大沉悶的雷聲響起,一場瓢潑大雨從天而降。
眨眼間,大學禮堂的琉璃瓦上淌著一層層水光。
留著齊耳短發,穿著藍色上衣黑色長裙的沈佩蘭抱著書本紙張穿過回廊,準備趕往禮堂參加一場活動。
一路小跑的她在拐角處忽然與旁人撞個滿懷,懷中的書籍紙張瞬間散落遍地。
“對不起,對不起……”
一邊不斷給被自己不小心撞到的路人道歉。
沈佩蘭急忙俯下身撿拾著地上的紙張書本。
“沈小姐的建築學筆記,比我們建築係學生還要詳實許多,隻是這裡少畫了四條垂脊……”
與沈佩蘭意外相撞的,正是建築係的一名青年學子,叫作顧雲舟。
對方一邊幫忙撿起地上散落的圖紙書本,一邊好奇打量著這些建築圖紙。
並且通過筆記上的信息,知曉了麵前女子的姓名,文學係沈佩蘭。
顧雲舟對於這名文學係的女生還兼修著建築學的課程,神色頗感意外。
隨即他指著其中一份建築圖紙筆記,當場為對方指出這份圖紙當中的一些缺陷。
“謝謝……”
見狀,沈佩蘭急忙從對方手中拽回來寫著自己信息的書本,低著頭小聲道謝。
隨後便抱著剛剛撿拾起來的書本,頭也不回繼續朝著禮堂方向快步走去。
隻是她沒發現。
一份名為“進步學社”的新思潮期刊,依然留在顧雲舟手中。
望著和自己說了一句話便麵紅耳赤腳步匆匆離去沈佩蘭背影。
身為建築係學子的顧雲舟不由得笑了笑,眼神裡流露出欣賞的神色。
接下來幾乎每個周五的黃昏。
沈佩蘭都會“意外”偶遇前來參加期刊讀友會活動的顧雲舟。
雙方也從一開始簡單的打招呼,逐漸成為無話不談的親密好友。
他說要勵誌修複每一座瀕臨坍塌的古代建築。
她說要用詩歌寫出每一座曆史建築之美。
他被她具詩人的浪漫感性所吸引。
她則對他建築師的科學理性逐漸崇拜。
終於。
在一場秋雨落下的時節。
相識僅兩個月的二人便打破世俗常規,不顧彼此父母的反對。
在沈水河上一艘遊船畫舫裡對拜明月,結為夫妻。
新婚當夜,顧雲舟將刻著“長相思“三字的簪子輕輕彆進妻子沈佩蘭發間。
然而好景不長。
僅僅一個月之後。
東洋外族入侵,戰火紛飛。
每日輪番轟炸下,刺耳的防空警報聲響不時劃破天際。
為躲避戰爭波及,東省大學被迫遷校南下。
然而身為建築係學子的顧雲舟卻毅然決然棄筆從戎,留在東北為國而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