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著潘應龍期盼的神情,朱翊鈞笑了笑,開口道:“很簡單,放權給鄉村。”
“放權給鄉村?”
潘應龍不是很明白。
“鄉村不是很排外嗎?下派一個村長,他們十有八九非常不樂意。既然如此,那朕放權給他們,讓他們自個選村長。”
潘應龍似乎明白了,但還是沒完全明白。
“皇上,從村民鄉親們裡選出來的村長,是官嗎?”
“是村官,官府承認,但是不入吏部和吏曹名冊,隻在縣府銓政局備案。
沒有官階,也不發俸祿。後麵看情況,給予部分津貼。”
“皇上,這選出來的村長,主要負責什麼?”
“他是一村之長,協助納糧、宣傳法規和策令、調解糾紛、幫助村民、管理村裡公共事務、向鄉鎮公所和縣府反應村民要求和意見、協助完成其它行政事務.”
這麼多事?
潘應龍不由一愣。
比以前的糧長、裡正、地保的事還要多,責任還要大,沒有俸祿隻有部分津貼,按照皇上的脾性,肯定不會讓村長作威作福,成為豪強地霸。
純奉獻啊!
那誰想去當村長啊?
潘應龍小心地問出自己的疑惑:“皇上,村長責重事繁,恐怕不好當啊!”
“沒錯。
大明新製下的村長,事多責任大,報酬還不多,我們必須從其它方麵給予補貼。
比如村長子女,優先享受義務教育;子女考取學校加分;招募士兵時子弟優先錄取;做滿多少年有醫療補助和退休補助.”
潘應龍一聽,這樣也不錯。
明麵上沒有俸祿,但是這些種種補助也足以誘人。
優先享受義務教育。
現在義務教育還隻在省會和富足的郡治裡實行。縣城裡還隻是部分實行。村長的子女可以優先享受,這待遇就如其它官吏一般了。
現在大明進入工業革命,生產力大爆發,急缺有文化知識和技術的人才。接受六年到九年義務教育,出來去哪裡都能找到工作,衣食無憂。
招募士兵時子弟優先錄取。
現在大明陸海軍、警衛軍官兵,不僅俸祿津貼豐厚,還機會多多,前途光明。
努力上進成為士官,或報考軍校成為軍官。
打起仗來雖然很危險,但是撫恤金給的足。烈士有子女的朝廷包撫養,沒有子女者優免機會留給弟弟.
要是祖墳冒青煙,立下軍功,得授世襲武職,就能實現階級跳躍。
授勳封爵,更是萬中無一的天賜機會,一般人隻敢想一想。
就算是普通士兵,三年服役期滿退伍都有去處。
立功者優先進入警政部門或鐵路公安或廠礦驛站保衛科。
其餘的或分配入廠礦、商船和農牧場;或回到村裡擔任民兵隊長或村治保.
大明目前是三年義務兵役,按法規是男青壯十八歲後都需要服役,不再是以往的每年抽丁徭役,一次性服滿兩年兵役。
當兵有這麼多好處,經過十來年的宣傳,已經被百姓們知道了。
大明男丁一反過去好男不當兵的傳統,踴躍報名,想方設法能當上兵。
從報名的青壯裡選優秀者入伍,先進地方守備團和海防團,訓練三個月從列兵成為正式兵。
後麵三個月裡實行演練,警衛軍、陸軍、海軍各部隊和艦隊,派人來觀摩。
演練中表現出色的尖子先被陸海軍的野戰部隊和艦隊招走,次一些的被警衛軍挑走,還剩下大約一半,繼續在地方守備團和海防團當兵。
陸海軍和警衛軍需要當滿三年兵。
守備團和海防隻需當滿兩年可退伍,也保底有工作,但分配的去處肯定比陸海軍和警衛軍要差一些。
還有其它的補助.
潘應龍點頭道:“皇上,朝廷如此優待村長,這村長確實需要精心挑選。隻是臣不大明白,選村長如何選?”
“就是該村村民中十八歲以上男丁,以及成親的女子,一人一票,誰的票數多就當選。”
潘應龍很詫異,“皇上,你的意思是推選的選,不是挑選的選?”
“沒錯,是推選,讓村民推選。”
“臣愚鈍,聽成是從村民裡挑選一位村長。皇上,這樣合適嗎?”
“閣老尚書需廷議公推,都成了我朝慣例。推選小小的村長怎麼不合適了?”
潘應龍沒有多追問。
小小村長,事多責重,又不是正式官吏,也就是一幫鄉民的頭。
大明很多村莊離縣城很遠,官員胥吏很少下鄉。這些村莊基本上等於是“自治”,自己管自己。
鄉民們多會推選德高望重的長輩為鄉老族老,成為他們的頭,遇到鄰裡紛爭,有個調解者。紅白大事,有個主持的人。
皇上此舉,算是尊重鄉野村民們的習俗。但潘應龍知道,肯定沒有那麼簡單。
“皇上,我們下派的官吏,以什麼身份下派各村?”
“鄉村各村村民推選村長,肯定要有章程。首先村長人選必須是本村的,在本村有田地或出生此地。”
生於斯長於斯,才會願意為該村做奉獻。
潘應龍點頭表示讚同。
“其次剛才朕說的那麼多職責,擔任村長勞神勞力,年紀大的肯定不行,沒幾天就累倒了,算誰的?
那必須有年齡限製,二十到四十歲,身體健康的可放寬到五十歲”
七十古來稀,而今大明子民活到六十歲都算是長壽。尤其是鄉村,條件更加艱苦,百姓平均壽命更短。
當村長勞神勞力,確實需要限製年紀,不要剛當村長沒幾天,就任典禮還沒來得及辦,先辦他的葬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