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人中有一種獨特的價值觀,社會主義現代化?它再具體呢?共贏,尋求整體的最優解,從整體的最優解,限製個人的肆意生長,每個人都不滿意,但大家都能湊活過日子。
這種為社會主義打地基的思想派係,在擴張?還是在萎縮?
這種社會主義是需要裁判的,沒有至高,至強公平,有德的裁判是施行不下去的!
你自我設限,彆人得寸進尺,在大爭之世,不是在找死?
先有最強的暴力,最大的威望,才能當裁判,春秋五霸,誰贏到最後了?當你默認裁判這個角色的時候,就已經自我設限了,當然也是看外部環境,有的時代背景,人文思辨,不支持秦始皇出現,隻能出盟主。美國這個霸主裁判當的怎麼樣?留待後人評說。
有些曆史書上不細寫,但殘暴的秦朝一統一六國,有很多人都成了時代的眼淚,但難道沒有歡欣鼓舞,一心支持的群體嗎?秦漢交接還是貴族時代,父親英雄兒好漢,社會是看血的。通過打仗成為人上人,和通過做生意當資本家,在路徑這個角度上有什麼本質的不同?
項羽是貴族,殺二十萬投降的士兵,殺的是想當貴族的人!殺的是政敵!自己是貴族所以彆人要聽自己的,自己是王,這是項羽的權力基石,,和劉邦的權力基石有差異,劉邦的權力基石是滅暴秦,帶來寬鬆的政治環境。項羽這樣做,自己手下的人,全都有功,需要成為貴族,細微的地位差彆,促使項羽沒這樣做。所以後人說項羽不舍得封賞,劉邦願意。項羽要封賞手下,要當皇帝才有足夠的空間封賞手下,但他的盟友都是貴族怎麼安置?所以劉邦是新貴族集團,推翻了項羽為代表的舊貴族集團。新的貴族集團,為了自己的統治地位,殺白馬,非戰功不封侯,也就是在斷絕新貴族的出現,穩定自己的地位。
老舊的貴族集團所有人都在把持權力,項羽的權力是受限的,但劉邦可以把整個天下拿來封賞新貴族,收買舊貴族,天下就是新貴族集團的通關獎勵。項羽輸的不冤。
所以我說的是什麼?是空間!你有空間可以發揮,彆人聽話,這是政治!要把可以發揮的空間找到,中國革命是把地主階級的空間拿出來分掉了,才有騰轉挪移的空間。
俄國是把貴族,地主,資本家的空間全都拿走了,所以有空間建立新的社會體係。
歐洲難道不是在打壓資本家的空間,才有民主政治的空間?
這世界一直有很大空間的,可以分封天下,但老美做的一般,作為老大,分肉都不會分,私心太重。
所以未來在哪裡?要看你著眼的空間在哪裡!
中國自我設限,總體共贏的社會關係思想,配套的是世界人民團結起來。換言之,如果世界人民團結不起來,它就不符合時代背景的需求。
我們國家人多地少,才總結出這樣的配套思想。但有的國家人少地多,國民懶散,也許壓迫,貴族文化更適合也說不定。資本主義邏輯資本家統治,在有的國家也有生存空間。所以你有橫掃世間一切敵,掃平世間的參差,讓人類世界從新平等開始的魄力嗎?
如果沒有,那不就回到你爭我奪,大家磨合,尋找生存邊界,過家家的思潮裡去了嗎?等有的國家貴族文化被取代,資本家文化也被取代,內部找不到變革的空間了,大家思想趨於統一了,再搞世界人民大團結。
隨著社會內部分化的大趨勢,強者越強,弱者退場,越改革後麵越難改革,社會隻能尋求新的改革空間,推翻舊階級,才會有新空間!這是人類社會的底層邏輯,推翻權力,把權力分成小份釋放出來,緩解社會的內卷壓力。
但看曹縣,和圓方教,我了解的不深,但一定程度和主流文明的邏輯差著一個維度,曹縣有點對個體去主體性了,個體沒有主體性,全是服務意識。圓方教對女人去主體性了,女人沒有主體性,全是服務意識,曹縣模式是死的不容易對外擴張。那圓方教呢?經濟上是一個角度,從意識形態上差彆太大了!一個信仰中國社會主義的人,不自覺會自我設限,思考集體利益最大化。以己度人,對外交涉模式不容易轉彎,沒有清醒理解的人,不知道何時轉向追求利益最大化才是對的。一個對個體自主性非常重視,視其為民主社會根基的文明,怎麼融合一個主動打壓女性主體性的文化群體?那些願意主動打壓個體主體性得人,怎麼理解尊重個體主體性這個問題的?如果腦袋裡沒有這根弦,那一切就基於物質利益交易,物質利益交易,形成的關係是非常脆弱的!翻臉無情的可能太大,所以如何不去防備和打壓?文明的衝突,跨越時間,要是圖一時之利,最後文明都沒了,那才是搞笑。
但看歐洲真的有要完的傾向,到底是怎麼了?所謂的右轉能發揮作用嗎?
我理解的中國社會主義意識形態,一定程度是更高級的,很文明,有點像古代仁的概念。我可以打敗你,讓你當奴隸?還是當平民?當奴隸物質收獲更多,但當平民我也不用太多的防備你反叛,可以騰出精力解決其他問題,中國自古就知道,有了目標要做事,首要先解決內部矛盾,才能一心一意專心合力對外。要做到合力,就必須公平,怎麼做到絕對公平?不現實,所以強者讓出利益,團結內部。當然強者隻是相對的讓出利益,長遠看,收獲更大,有未來更大的收益,所以短期內可以團結內部。
所以古代創業走到最後,進無可進後,內部矛盾爆發,金杯共汝飲,白刃不相饒。
所謂的真仁,和假仁,以仁為工具偽裝,伺機獲得更大的機會收益。
曆史上留給後人評說,一個家族祖輩的名聲,是非常重要的資產,抵押物,要建立起來要幾代人,要破壞一時就夠了。
所以真仁,假仁這個東西,社會主義價值觀這個東西,能成就一個人,也可以讓人一敗塗地,是根基也是枷鎖。
如果我們處於小春秋時代背景下,甚至將來是戰國時代,這東西大概率會邊緣化,小眾文化。
要對外擴張,或者爭鬥,貴族戰爭有貴族戰爭的模式。殖民地利益爭奪,有殖民地利益爭奪的烈度。總體戰有總體戰得方法,中國的總體戰轉入亂世模式,就四個字,利出一孔。
誰想出人頭地,就要求有戰爭貢獻,賣命,後勤支持,情報支持,技術支持,等等一切為戰服務。
社會主義價值觀,或者仁德,都是偏向和平的治理模式,如果時代背景不對,就是小眾文化。世界局勢不明,對下麵來說,還是和平的時代,有了大的政策,才會知道上麵是怎麼判斷現在局勢的,到了未來才知道是對是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