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們可以把各自的想法,直言不諱地寫在卷子上,我會親自閱覽。
待得眾人閱覽完題卷,不少人皆是慨歎,流言蜚語果然誤我多矣!
這哪裡是什麼道君皇帝,分明就是虛心納諫、勵精圖治的大明中興之主。
修仙......隻是嘉靖帝的愛好罷了!
倒是範進,見了這題卷,麵上不免露出一抹狐疑。
假如是嘉靖帝剛剛繼承大統那會兒,有如此雄心壯誌,如此憂國憂民之心,他自是不會有任何懷疑。
畢竟早期的嘉靖,就曾掀起過一係列糾正時弊的改革,比方說清查勳戚強占莊田,還田於民等,算是在一定程度上緩解了緊張的社會矛盾和階級矛盾。
在經濟上,嘉靖帝早期同樣實行過賦役製度改革,相當程度上促進了經濟的發展,減輕了朝廷的負擔,讓大明的總體實力,從奄奄一息中緩過氣來,得以逐漸恢複。
隻是此時,卻是難說了。
不過,既是嘉靖帝主動出題納諫,有勵精圖治之心,他自是不會抱有偏見。
隨著殿試答題卷發下來,範進先是研墨提筆,填了一應姓名、年齡、籍貫等信息,這才細細斟酌起來。
嘉靖帝的問題很多,可著手處也很多,莫道是他,便是其餘貢士,胸中同樣有千策萬策。
那麼,又該從何處著手,才能令得嘉靖帝眼前一亮,進而禦筆欽點呢?
此題看似簡單,實則如何寫得出彩,方才是重中之重。
邊上,歐陽子士已經文思泉湧,筆下流淌著一行行娟娟小字。
其餘貢士大抵也是如此,有擅長民生者,從治水、解旱、應對天災等著手,有於時局見解頗深者,從北虜南倭著筆。
倒是範進見得如此,眉頭越皺越深,乾脆將筆懸於筆架之上,也不言語,徑直斟酌。
高台龍椅之上,嘉靖帝看著一眾貢士皆是躊躇滿誌,文思泉湧,落筆有如神助,大抵也猜到了他們的想法,嘴角不著痕跡地撇了撇。
待目光落到第一排上首第一個位置的時候,卻見一老翁,根根銀發好似鋼針,麵容略顯蒼老卻神完氣足。
此人與旁人不同,竟索性挽了袖子,怡然自得地用起茶水點心來,仿若渾然不把這裡當作殿試。
“那老翁......該當是今科會元吧?”嘉靖帝斟酌著問了一句。
躬身在側的黃錦掃了範進一眼,回道:“此人據聞乃是周司業的弟子,今科會試頭名......”
末了,黃錦又忍不住看看大快朵頤的範進,支支吾吾道:“估計是會元郎還沒有思緒吧?”
嘉靖帝微不可察地點了點頭,轉而又問道:“此人多大年紀了?”
黃錦如實道:“此人已近花甲,苦讀聖賢書數十年,去年方才連中童子試案首,廣東鄉試第七名,春闈會試,被一應試官推舉,薦為會元。”
“已近花甲?”
嘉靖帝眼神之中閃過一抹熾熱,複又仔細打量了範進一番,有些不確定地問道:“果真麼?”
“依朕看,此人神完氣足,毫無暮氣,端的是比常人還要康泰些。”
黃錦有些猜不準嘉靖帝的心思,自顧答道:“此人今年五十又五,斷斷做不得假。”
PS:加更送到請查收,另外求禮物求免費的用愛發電,滿五百個加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