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協再一次做出決定,拜周瑜為郎中,命其出使塞外,探聽鮮卑虛實。
沈友、蔣乾作為周瑜的隨從,由周瑜出麵邀請,到長安與周瑜會合。
周忠再一次見識了劉協的果決。
說好的事,當場拍板,絕不拖泥帶水。
周忠甚至覺得他有些魯莽。
不過他也理解了楊彪之前的說法,天子的確可以在較短的時間內處理朝政,而不是扯了半天,一件事也沒處理。
這與周忠的印象相去甚遠。
大將軍何進當政的時候,就是朝會上經常吵得不可開交,卻解決不了什麼問題,最後還要到大將軍府再討論。
當然,周忠也清楚,有些爭吵就是為爭吵而爭吵,要的就是解決不了問題。隻有如此,才能讓何進大權在握。
隻可惜,何權貪權,卻不會用權,真正掌權的是袁紹。
而袁紹又是一個優柔寡斷的人。
袁紹最近怎麼樣了?周忠突然很好奇。
“周公?”
劉協叫了一聲,周忠卻沒什麼反應。還是周瑜扯了他一下,他才回過神來。
“陛下,臣……”
劉協的嘴角抽了抽。“周公,有人建議增加試行度田的郡國,你有何看法?”
周忠剛要說話,突然一愣。
他還以為要討論廬江度田的事,沒想到天子要說的卻是另外一件事,他沒有一點心理準備。
“陛……陛下,試行度田尚未看到成果,何必急於推開?而且……這件事不是應該和司徒商量麼?司徒府也……”周忠環顧四周。“沒人在啊。”
劉協有些不高興。
之前還一本正經的說君子不重則不威,你現在開什麼小差?
韓遂逮到了機會,不陰不陽的說道:“大夫剛才神遊,沒留意我們在說什麼。我們現在要討論的不是在山東,而是在冀州試行度田。”
“在冀州?”周忠緊張起來。“那也和司徒府有關啊。”
“冀州形勢不同,如果不給點壓力,隻怕袁紹不會答應。”楊彪接過話題,為周忠解圍。“所以撫軍大將軍建議,加大對冀州的壓力,進軍青州,一方麵切斷冀州對袁熙的增援,一方麵迫使袁紹接受朝廷詔書,選擇一郡試行度田。司徒府那邊已經答應了,就看太尉府的意見。”
“既然如此,那太尉定便是了。”
“迫袁紹就範,需要太尉府的配合。將來監察度田的試行情況,卻需要司空府出麵。”劉協頓了頓,讓周忠有個緩衝的時間。“度田若是成了,自然好說。若是不成,究竟是度田本身有問題,還是有人敷衍了事,甚至是故意破壞,自然要進行監察。”
“這個責任,希望由司空府擔起來。”劉協補充道。“不知大夫以為如何?”
周忠迅速權衡了一下利弊。
這是他接任司空的條件。他如果願意接受這個責任,天子就讓他做司空。如果他不願意,那司空也就與他無關了。
這是個麻煩事,他不想乾。
但這是將三公之一的司空抓在手中的最好機會,相信張喜也願意看到這一步。
山東士大夫需要一個能在朝堂上發聲的人。
“臣附議。”周忠躬身說道。
劉協滿意地點點頭,看看四周。“司空乃三公之一,不能久缺。既然大夫不辭勞苦,勇於擔責,就由大夫為司空,如何?”
大家心知肚明,這既是給周忠機會,回報他之前的勞苦,以及帶回孫策、周瑜的功勞,也是給他壓責任。
穀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