能在堂上聽講的就是登堂,大多是伏完的入門弟子,這些人都是有明確的學問傳承,也就是所謂的師法。
剛才劉協就看到,在堂上聽講的弟子中大多有《說文解字》,至少是兩人合用一部,也就是說,唐夫人印出的精裝版《說文解字》中,至少有二十部到了伏完師生手中。
二十部就是二十金,即使是對伏完來說,也是一筆不小的錢。
高昂的書價影響了伏完的教學,他當然不爽。
但劉協卻明白唐夫人為什麼這麼做。
她絕不僅僅是為了賺錢。
隨著書坊越來越多,將來遲早會實現一郡一書坊,她主持的文秀書坊如何才能立足?那就是打出口碑,做最好的書坊。
這部精裝版的《說文解字》就是為了在讀書人中樹立口碑,讓他們知道,能在文秀書讀出精裝版的著作,才是學術的最好體現,擁有一部文秀書坊出版的著作就是學術品位的象征。
不僅對學者個人如此,這甚至已經成了一郡一縣是否有足夠學術高度的標誌,《說文解字》的印行,某種程度上已經成了汝南人傑地靈的標誌。
實際上,《說文解字》能夠有這樣的地位,除了這部書本身的學術含金量之外,和大量的汝南籍女子有關。
比如袁權。她是第一個提出《說文解字》可以用為教化教材的人,而且親自編寫了簡化版,對推廣《說文解字》起到了至關重要的作用。
能和《說文解字》享受同等待遇的書不多,眼下還有一部《論衡》正在籌備之中。
皇甫酈也想印一部書,安定人王符的《潛夫論》,但是被唐夫人拒了。表麵上的理由是學術高度有待學者論證,背地裡就有地域之爭。
關東人不願意讓關西人有這樣的機會。
如果不是劉協本人支持,《論衡》也未必能這麼快就進入印行天下的階段。排在文秀書坊出版計劃上的是另一部書,《蔡邕文集》。
伏完這麼急著研究出土古籍,未嘗不是想為琅琊正名。
“《說文解字》的平裝版很快就開售了,價格會便宜很多。”劉協說道:“不過少傅寧缺勿濫的想法,我是讚同的。眼下民生艱難,還養不起太多的讀書人。”
“老臣明白。”伏完帶著三分怨氣,又有些無可奈何的說道。
劉協也沒理他。這是他的真心話,他希望更多的讀書人進入工學堂、醫學堂、農學堂,甚至是商學堂,而不是一窩蜂的研究經學。
那才是他重建太學的目的。
要是還和洛陽太學一樣,養三萬無所事事,天天就知道呼朋引伴,互相吹捧的太學生,他豈不是自找麻煩。
在他看來,有三千人研究經學就足夠了,剩下的都去研究農學、工學、商學這些實學,隻有如此,才能走上良性發展的道路。
“我今天來,除了看看太學的重建進程,還想找幾個人。”劉協隨即說明來意,希望伏完給他想想辦法,最好能推薦幾個人。
“孔文舉。”伏完不假思索。“他是最適合的人選。”
“他不肯。”劉協聳聳肩。“還有嗎?”
伏完倒是一點也不意外,隨即想了想,又道:“倒還真有一個,陛下知道月旦評嗎?”
“許子將?他來長安了嗎?”
伏完搖搖頭,露出一絲狡黠的淺笑。“不是許子將,是月旦評的另一個主評人,許靖許文休。”
7017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