諸葛亮點點頭,沒有再說什麼。
——
劉協坐在案後,含笑打量著徐晃。
幾年不見,徐晃越發沉穩,已經有幾分其靜如淵、深不可測的感覺。
“公明,這次校閱,要爭魁首麼?”
徐晃微微欠身。“臣豈敢與禁軍爭鋒。”
劉協哈哈一笑,搖搖手。“禁軍不與諸將爭鋒,這不公平。”
“那臣就當仁不讓了。”
“理當如是。”劉協收起笑容,一聲輕歎。
雖說諸部還沒有全部到達,但他看到的幾個將領之中,練兵最用心的還是徐晃、關羽。
年輕人嘛,上進心更強一些,也可以理解。
至於楊奉、韓遂等人,雖說也想立功,但他們練兵的積級性遠遠不及徐晃,部下的訓練水平也有限。
楊奉也就罷了。原本素質就不高,已經封侯拜將,這幾年在弘農又太安逸,確實也沒什麼動力。韓遂的表現卻讓他大感意外,在麾下有數百名講武堂畢業生的情況下,韓遂所部的訓練水平並沒有達到他的預期。
具體而言,應該是強度不夠。
韓遂的解釋是最近幾個月忙秋汛,訓練不足。
但劉協卻覺得,根源應該還是韓遂這個主將的懈怠有意無意的影響了麾下將領。他們都覺得沒什麼大戰的機會,更沒有旗鼓相當的對手,不必那麼強調訓練,不如將重心放在教化上。
西涼兵的戰鬥力本來就很強,缺的隻是教化。
教化好了,就可以無敵於天下。
劉協當然可以用禁軍教他們做人,但禁軍的裝備和訓練本來就與諸軍不同,沒有說服力。
現在,徐晃和關羽來了,他可以樹立一個榜樣,敲打敲打那些人了。
“關羽為人如何?”
“武藝高強,忠勇無雙。”徐晃頓了頓,又道:“隻是性子比較直,看不慣偽君子,隻欣賞真正的英雄。”
劉協笑笑。
徐晃對關羽的評價不能說沒道理,但恐怕也有濾鏡的成份,畢竟他們太近了,既是上下級,又是同鄉,性情又投契。
“你見過司馬懿嗎?”
“見過。”徐晃倒也不掩飾。“關羽對司馬懿的評價有些偏頗,隻見其長,未見其短。”
劉協來了興趣。“那你說說,司馬懿的長是什麼,短又是什麼。”
“長於計謀,短於氣度。”
“仔細說說。”
“論才能,司馬懿文武兼備,智勇雙全,堪當一方之任。論德行,亦能謹守家法,行不逾矩。可是也正因為如此,他難免守舊,很難在內心認同四民皆士這樣的觀念。隻不過為人有城府,又能舍己從人,不露聲色罷了。”
劉協品味了片刻。“所以,他可以獨當一麵,不能總攬全局?”
徐晃躬身道:“此臣一時愚見,僅供陛下參考。司馬懿畢竟年輕,受陛下教導,將來更進一步,也未嘗不有可能。”
------題外話------
謝書友菩緹三萬點打賞,加更第三
7017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