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陽是光武帝劉秀的故鄉,也就是東漢所有皇帝的故鄉。
即使是劉協這樣,父母都出自冀州,名義上,他仍然算是南陽人。
除此之外,南陽還有很多勳貴。雲台二十八將有三分之一是南陽人,後來的封君數量也不少。
因此,南陽的情況比較複雜。
中興之初,劉協實力有限,連河東都搞不定,更彆說南陽這種硬骨頭。所以張濟、丁衝的任務隻是安撫,彆讓南陽落入劉表手中,進而威脅兩京。
應該說,張濟、丁衝完成了任務。
如今河北已定,劉協威望日增,已經有成聖的趨勢,有了攻堅的實力,整頓南陽也就順理成章的提上了日程。
楊彪、周忠都表示了支持。
天下郡縣大多都已經推行度田,南陽至今沒有動靜,這顯然不是帝鄉應有的態度。既然他們不自覺,那就沒必要給他們留麵子了。
天子親自去南陽,就是給他們最後的體麵。
但是,楊彪建議,劉協去南陽,最好取道洛陽。
河南郡今年雖然增長值不算拔尖,幅度卻非常可觀,成績喜人。
稍作考慮後,劉協接受了楊彪的建議。
——
“你身子有孕,暫時就留在冀州吧,不必跟著東奔西走。”劉協對甄宓說道。
甄宓眨著眼睛,思索了片刻。“多謝陛下關心,隻是印坊的事怎麼辦?諸事草創,暫時還找不到能負責的人。”
“蘭台暫時也不動。”
甄宓更好奇了,目不轉睛地看著劉協,眼中露出驚異之色。
劉協卻沒有解釋。
楊彪建議他經過洛陽,自然不僅僅是因為今年河南的成績喜人,而是要安撫荀彧,安撫荀氏。
但凡理性一點,都知道荀氏在朝堂上舉足輕重,是一股不可小覷的力量。而且在可預見的將來,這股力量會越來越大。
在荀彧坦然接受了左遷的詔書後,朝廷有必要做出相應的安撫,以免引起不必要的誤會。
並不是說你是皇帝,就可以為所欲為。
荀攸平定了遼東,即將返回彈汗山駐地,擔負著燕山一線的防務,也守護著帝國北疆,守護著富庶的華北平原。在這種情況下,引發任何誤會都是不明智的。
更何況劉協也沒有和荀氏決裂的計劃。
在他的構想中,對冀州的控製是帝國安全的一個重要部分,相關的工作遠遠還沒完成。如果不是益州的戰事需要,他根本不打算離開冀州。
現在隻是暫時離開,他還要回來的。
但他沒有向甄宓解釋。
甄宓的缺點是容易想多了,產生不必要的期待。
甄宓看了一會,見劉協沒有解釋的打算,雖然有些遺憾,卻還是乖巧的閉上了嘴巴。
天子關心她,怕她勞累,這總是好事。
劉協又召來蔡琰和袁衡,通知她們不必隨駕,就留在趙國,繼續收集相關的資料,尤其是與高句麗、扶餘有關的。
如果能找到一些證據,證明高句麗、扶餘與華夏文明的關係,有助於將他們融入大漢,那就更好了。
如果有必要,可以安排人實地探訪。
高句麗、扶餘都還沒有自己的文字,融合他們並不難。
蔡琰、袁衡領詔。
——
劉協隨即下詔,荀攸增邑三百戶,回彈汗山駐地。
拜高順為度遼將軍,駐玄菟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