閻圃感激不儘,也知道機會難得,無論如何都要拚命抓住。
他隨即召集郡中大戶,拿出從士孫瑞那兒借來的邸報,以關中為例,說明朝廷度田的用意、好處,以及將來的前景。你們現在會有一些損失,但這些擔失很快就能得到回報,而且是豐厚的回報。
總而言之,度田是必行。你們支持,那就一起發展。不支持,那就死路一條。
在閻圃的威逼利誘麵前,廣漢的世家、豪族都接受了度田的條件。
兩萬北軍在一旁虎視耽耽,誰敢說個不字?
作為回報,士孫瑞從支持度田的士家中挑選了一些人進入幕府,參謀軍事。
其中就包括秦宓。
秦宓是廣漢綿竹人,博學善辯,口才極好。和士孫瑞一見麵,就準備和士孫瑞探討一番度田的利弊。
士孫瑞卻沒這麼個興趣。
他對秦宓說,度田是天子推行的,你要是真想搞明白度田,可以和天子當麵探討,不必和我饒舌。文書來往,還浪費時間。
於是,秦宓起程趕往南陽。
——
劉協幾乎同時收到了張濟和士孫瑞的報捷文書。
得知益州的東大門和北大門同時打開,劉協非常滿意。在仔細閱讀了他們的軍報,複盤了作戰經過之後,他更加滿意。
事實正如他所料,這兩場勝利不僅僅是戰場上的勝利,更是軍事改革初見成效的證明。
有恒產者有恒心。度田給軍心士氣帶來的影響不可小覷,而多年的教化也終於有了成效,他們已經初步具備了精銳之師的精神和戰鬥力。
有朝一日,他們或許可以成為真正的子弟兵。
到了那一步,華夏文明的未來就穩了。
劉協請來了楊彪,和他商量接下來的戰事安排。
得知兩路大軍同時告捷,楊彪也鬆了一口氣。他思索了一陣後,問劉協打算如何安排張濟。
張濟是一個有點特殊的西涼將領。
本質上,他和李傕、郭汜一樣,都是董卓舊部。包括他那個驃騎將軍,都是在李傕亂政時所授。之所以能活到現在,而沒有像李傕、郭汜一樣,隻是因為他被段煨攔住,沒有一條路走到黑。
如今天下大勢將定,也到了解決他的時候了。
解決他並不是說殺了他,而是解除他的兵權,消除隱患。
現在就是一個機會,以酬賞益州軍功為由晉爵,然後將他撤出戰場。
驃騎將軍之上就是大將軍,張濟上升的空間非常有限。現在不撤出戰場,將來再立功,如何封賞是一個大問題。
劉協其實知道楊彪最擔心的是什麼,但他也不能否認,封賞張濟是一個很棘手的事。
讓張濟升任大將軍,估計沒人會開心,除了張濟自己。
但此時此刻,將張濟撤出戰場,又明顯有為士孫瑞讓路的嫌疑。牽涉到這個問題,本來不願意張濟升官的西涼將領會不會有想法,是他現在必須考慮的問題。
7017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