雖然這話說得很沒麵子,但不為天子所忌,卻是一個值得慶幸的事。
“天子不反對民富,相反,他一直說貧窮不是王道,隻有民富才能國強。他反對的隻是富而不仁,是世家依仗財力兼並土地,使百姓不能安生立命,被迫鋌而走險……”
桓階將昨天晚上與天子談心,以及後來閱讀文書所得到的信息提煉出來,一一解釋。
長沙偏居江南,雖然與中原多有交通,但很多信息還是有所扭曲的,並非原貌。
比如天子對南陽世家——尤其是封君——大麵積的禠奪,就有不少謠傳的成份。
天子的確罷免了很多封君,但那是因為這些封君沒有儘到義務。在天子落難的時候,他們無動於衷。在天子推行新政的時候,他們從中作梗。
這樣的人,怎麼還能成為國家藩籬?
朝廷封國,不僅是酬賞功臣,更是為國立藩,以便扶持朝廷。
既然他們承擔不起這樣的責任,禠奪他們的爵位也是情理之中的事。
再者,天子隻是奪其爵位、食邑,並沒有趕儘殺絕,保留了他們的產業。那些人現在經營工商,日子過得不比以前差,隻不過這樣的消息不符合某些人的觀點,絕口不提罷了。
桓階隨即將自己從文書中了解的情況介紹給眾人聽。
天子提到,有人建議建都江陵,他這次南下也有考察江陵的任務,並非空穴來風。
具體到提這個建議的人,就是司徒府的左長史張鬆,以及南長史鄭度。
這兩人都是蜀郡人,是益州稱臣後入朝的。張鬆除了是司徒府左長史,還是天子信任的年輕一輩,期望甚高。他的觀點被司徒府否了,卻得到了天子認可。
隻不過天子實地考察後,覺得江陵暫時還不具備為都的條件而已。
然而,天子開發江南的決心卻是確鑿無疑的,這一點可以從多個方麵驗證。他要在洞庭湖建船官的態度毋庸置疑,想讓諸位參與合作也絕非虛言,大家可以相信他,就像你們相信我一樣。
桓階雖然年紀不大,卻是長沙士林中的領袖,堪比荀彧在汝潁人中的地位,深得眾人信任。既然他說了這樣的話,眾人就算心有疑慮,也可以暫時放下了。
他們隨即討論起了具體的細節。
桓階拿出了幾個規模不等的方案,供眾人一起討論。
其實長沙、武陵諸郡本來就有船官,隻不過這些船官的規模太小,隻負責官船的管理、修繕,或者造一些小船,沒有造大船的能力。這次他們在建的船官更強調造船,而且是造大船,以便於長途運輸通商。
天子重工商,又派遣精兵強將開拓海外。荊州、益州的商船沿著長江出海,直抵遼東、中山,獲利頗豐。長沙人看在眼裡,自然不會無動於衷。他們也想造大船出海,去做大生意,賺取豐厚的利潤。
一開始,他們的想法是仿造海船,規模不算大,投資也有限。如果能以太守府的名義,可以無償得到豫章船官的技術,大概投二三萬金就夠了。如果得不到太守府的名義,隻能去買一艘船來仿造,開支就要大得多,他們未必承擔得起。
現在天子願意與他們合作,而且是以司徒府的名義,規模自然可以大一些,而他們的投資也相應的擴大一些,超出了他們之前的計劃。
長沙雖然不窮,卻也沒有巨富,能拿出五六千萬現錢的都算有錢人,很多人隻能出幾百萬錢。要想籌集五六萬金,需要在座的所有人全力以赴。
“有天子的承諾,你們還猶豫什麼?”桓階振臂高呼。“這是長沙建郡以來,等了幾百年的機會,能不能在十年內一躍成為天下大郡,就在今日。此時不搏,更待何時?”
周末有考試,請假三天備考,下周一恢複更新。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