蘇知知甚至還帶著一幫孩子有模有樣地列隊,擺方陣和練兵。
大人們路過的時候,都笑稱他們“童子軍”。
大家發現,這童子軍還真的頂用,遇上大人們騰不開手的情況下,孩子們反應機靈,能幫不少忙。
“這些你們送去田裡。”
“這些送到山腳……”
“這一缸送去茶園……”
“這一份送到議事堂。”
夥房隊的人把烏梅湯分給一群小蘿卜頭,接著,小蘿卜頭們三三兩兩散開來,往不同的方向走去。
蘇知知和薛澈負責把烏梅湯送去議事堂。
議事堂是村裡的一間大庫房臨時改的,是顧刺史和宋縣令臨時的辦公場所。
蘇知知送湯的時候,顧刺史、宋縣令、郝仁、白洵、伍瑛娘、魏大栓、秦嘯都在。
大家正好口渴了,都倒了一碗烏梅湯喝。
“知知和阿澈也坐下來喝一碗。”伍瑛娘招手讓兩個孩子過去。
薛澈:“我們剛才喝過……”
“好,那就再喝一碗吧。”蘇知知絕不虧待自己的嘴巴。
蘇知知和薛澈坐在小板凳上,一邊喝酸甜的解暑湯,一邊安靜地聽大人講話。
顧刺史啜了一口湯,放下湯碗道:
“朝廷在一個多月前已經派了左武衛將軍袁遲率軍來嶺南剿滅敵軍,想來我們再撐一段時日就可以等到了。”
秦嘯掐指算:“南方地形多山,不利行軍,若他們全部走陸地,需兩個月餘,若是走水路,興許再過十幾日就能到了。”
郝仁:“我們的糧草能撐三個月,但靡婆軍打過來的話,我們能守住多久?”
魏大栓起身,走到中間的沙盤邊,指著上麵的幾個小旗子道:
“靡婆軍隊兵分三路,其中一支到了白雲縣,我們派幾個輕功好的去探過,約一萬三千兵馬。他們遲遲不動身,恐怕是在附近搜尋糧草。”
“若隻有這一支打過來,我們可守半個月,但若中途他們有增援,便難以估計。”
蘇知知和薛澈都聽得入神,連手裡捧著的烏梅湯都忘了喝完。
咚咚咚!
急促的敲門聲響起。
離門最近的白洵去開門。
倪天機的身影隨著一陣暑氣湧入,眉骨下一片陰影:
“他們來了。”
…………
陽光直直地撲下來。
嶺南像一口滾燙的鍋。
蟬鳴聲嘶力竭,熱浪扭曲了遠處的景物。
靡婆的軍隊走在山巒之間的羊腸小道上,像一隻爬行的黑色蜈蚣。
“確實是個藏身的好地方,難怪找了這麼久才找到。”
阿那羅騎在象背上,身子隨著綁在象背上的椅子搖晃。
他們在白雲縣附近待了一個多月,竟發現四周都沒有人跡,跑得一乾二淨。
前兩日發現了此處有人煙。
若非仔細搜尋,恐怕他們會略過此地,直接離開。
“若是這裡糧草夠多,攻下此地後,我們又能繼續往前打。”副將道。
阿那羅的指甲刮著手中的匕首,笑得不羈:
“北線快打到劍南道了,東線也到了嶺南東部,我們這一支可不能成最慢的。”
“陛下,我聽說朝廷派袁遲帶兵南下了,還帶上阿呂應,要扶持阿呂應做靡婆新王。我們兵力不敵大瑜,應儘量避免和南下的軍隊正麵交鋒,回靡婆保存兵力。”
烏納騎在旁邊的一頭戰象上。
烏納出使長安,被大瑜皇帝拒絕後,一邊將消息傳回靡婆,同時帶領著使臣儘快趕回。
烏納知道新王阿那羅脾氣暴躁,在信中勸阿那羅不要意氣用事,要從長計議。
然而烏納走到半途,就聽說阿那羅帶著兵馬打進了大瑜。
烏納進入嶺南後,直接去找了阿那羅的隊伍彙合,路上一直勸說。
阿那羅慵懶地屈起一條腿架在寬厚的象背上:
“烏納,你向大瑜學了太多東西,把大瑜人的怯懦和猶豫都學來了。我們打不過可以走,但是阿呂應既然被他們南下帶來了,就一定要殺了阿呂應再走。”
烏納勸不動阿那羅,隻得作罷。
咕——
一隻巨鷹在頭上飛過。
阿那羅仰頭,饒有興致地挑眉。
這裡居然有這麼大的鷹,比他之前獵過的鷹都大。
阿那羅把匕首放回腰間,取下象背上掛著的弓箭。
他眯起一隻眼,對著空中的鷹拉滿了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