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封建社會和現代社會一樣,都會推選一些符合當代道德標準的先進楷模。他們踐行禮儀道德,弘揚統治階級需要的精神文化,是一個時代震撼人心的先進代表。
縣鄉一級的行政機構設置了“縣鄉三老”,他們的職責之一就是發掘本地的好人好事,及時上報朝廷。
凡是轄區內有善舉、謙讓、路不拾遺、孝子、貞婦等先進事跡的逐級上報並請求給予獎勵,這種做法被稱為“旌善昭忠”。
馮醫婆二十幾年間做了數不清的好人好事,都因為是範氏後人縣令大人不敢請求旌表。
這次因為兩施上陰神針而死,又隻收了那麼點錢,再加上二十幾年積攢的好名聲,聲譽空前大好。
李縣令半個月前把馮醫婆的先進事跡上報京兆府,幾天後京兆府又上報禮部。
若被旌表,屬於前世的全國勞動模範,或者五一勞動獎章獲得者。
馮初晨也覺得大姑能被旌表。
旌表後,她和馮不疾就能摘掉罪婦後人的帽子,堂堂正正做人了……
次日,馮初晨在鳥兒的啾啾聲中醒來。
這個美妙聲音令人歡愉。
她一骨碌坐起來,穿上衣裙。
原主衣裳多為細布,還有幾套綢子衣裳。
這個家,馮不疾吃的最好,原主穿的最好。
她打開小窗,一股涼風撲麵而來,遠處山上堆積著霧氣,紅彤彤的朝陽剛剛爬上屋頂。
原主跟她前世一樣,從來不睡懶覺,六點,也就是卯時正準點起床。
她來到圓桌前對鏡梳頭,才想起原主有一樣特彆好的首飾。
她打開櫃門,小抽屜上了鎖。打開抽屜,裡麵有一個荷包一個匣子。
從荷包拿出一根項鏈,紅線繩,墜子是金鑲玉。碧玉珠外用赤金累絲包裹著,前後是金燦燦的兩個“福”字。
珠子比豌豆大一些,碧綠滾圓,金絲勻稱光亮,非常精致漂亮。
這是原主最好的一樣首飾,她滿十二歲時大姑送的。
這個家雖然有些家底,但送這麼好的首飾還是讓原主意外和感動。
馮初晨還有印象,大姑把項鏈放進她的手心,難得一口氣說了那麼話。
“一晃眼,初晨已是金釵之年,該相看人家了。鄉裡窮,這串項鏈萬不要給外人看見。記住,做人要有骨氣,做事要有良心……”
平時原主舍不得戴,隻有過年過節時才戴上,還要塞在衣裳裡不讓人看見。
馮初晨看了好一會兒,才把項鏈放進荷包。
匣子裡裝的是二十幾個一錢一個的金銀錁子,以及一些銅錢。大姑去當收生姥姥時,收的小錁子和小掛件都會給她和馮不疾一些。
這是原主的私房。
馮初晨對鏡梳了一個雙丫髻,係上白頭繩,又在腰間係了條白布繩。
她和馮不疾要為大姑守孝一年。
鑒於馮不疾的身體,會少量吃點蝦皮和豬油。
來到廚房,半夏已經開始做早飯了。
半夏告狀道,“院門一開,大頭又跑出去了。”
來到庭院中央,馮初晨開始打太極拳。
原主打的太極拳與前世她打的有少許出入,這一世的偏柔一些,前一世偏剛一些。
馮初晨直覺這一世的拳法對施上陰神針更有作用。
以後要好好研究研究,看能不能把兩套拳法合二歸一,再把水氏針法和大姑的針法相融合。不止治幼科婦科,還要治其它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