霍海登車時,才意識到,變態劉建留下的翁主劉細君,變成自己的拖油瓶了。
霍海上車的時候,指著旁邊一輛很大的車:“看到沒,那是驃騎將軍霍去病,我大哥,你去他的車,反正我們目的地是一樣的,他車比較大!”
那邊的霍去病已經聽到霍海在說什麼了,踹了一腳車夫:“看什麼看,還不快走!趕著去吃烤全羊呢,你不想吃了?”
車夫一鞭子甩在馬屁股上,他這一手絕技一鞭抽雙馬的確厲害,馬車直接原地直拔,滋溜就跑了。
霍海眼珠子一轉,指著另外一邊:“你看到那輛車沒有,那個叫霍光,是我弟弟,你坐他的車也行。”
那分明就是劉徹的車。
劉細君又不傻,還不知道最大最豪華的車是皇帝的?
再說了,那馬車金光閃閃的,木材都閃金光,能是霍光的車?
劉細君就看著霍海,看的霍海發毛。
霍海:“你不會想要捅我吧?說起來我跟你爹也沒什麼仇。在朝堂上罵他,那是我當官吏的職責。懂不?”
劉細君點頭:“明白。”
霍海:“那你還盯著我?”
劉細君:“我看你,不是因為我父親,而是因為你是霍海。”
霍海歪頭。
劉細君:“就是你寫的《洛神賦》?”
當初,洛神賦剛出來時,還沒有紙。
江都國的人,用竹簡抄寫了《洛神賦》,要知道他們可沒有原版,而是一邊問一邊寫,一邊確認,最後才寫成了,然後送回了江都國。
因為他們知道,小翁主喜歡這個。
而江都國所在那可是揚州,距離這裡遙遠,又不通水路,一頓好走。
等洛神賦到江都國的時候,正是劉建案發的前後。
那段日子,劉細君不知道躲去何處,隻能在家躲著,看那《洛神賦》。
看洛神賦時,劉細君就知道寫洛神賦的,是一個還未及冠的少年,以為和自己一般大,和自己一樣高的小孩。
如今看到霍海,才知道其實霍海挺壯碩的。
除此之外,霍海和自己想象中相差無幾。
霍海:“是我寫的洛神賦沒錯。”
霍海看劉細君沒有行凶的打算,就進入了車裡。
劉細君跟著上了車之後,項緒探頭:“公子,去哪兒?”
霍海:“回家,睡覺。”
項緒疑惑:“聽說朝堂上今天事兒很大,吵得很凶,幾乎所有官員都參與了爭論,咱們不做點什麼應對之策嗎,直接回家?”
霍海:“回家吧,他們吵他們的,關我們什麼事兒。”
坐在車裡,馬車啟動,劉細君才開口:“他們明顯是衝著你來的,你一點都不擔心?”
霍海靠在沙發上:“你信不信,之所以陛下沒有動張歐,是因為給霍家麵子,要不然他早就死了。”
在劉徹麵前玩兒弄權術,如果不是他有太子的股份在,早就死的不能再死了。
老糊塗了。
……
年關前的最後一天,長安城終於有不少瓷器鋪開業了。
早在三個月前,瓷器廠就招收了非常多的工人,數量比造紙廠甚至比磚廠的人都多。
但這些人並沒有一開始就加入生產。
研究院研究瓷器的幾個人,一直在教授這些工人做泥胚,做釉麵。
那些工人,學得會的,留下,月薪高達三千大錢,學不會的,就隻能去乾更粗的活兒,比如說洗泥巴打泥巴運泥巴。
學會的人在成為瓷器工人後,不代表他們製作的東西有資格出廠了。
他們製作的東西,分成了三個批次。
精品,合格品,不合格品。
精品留下,合格品送往煤礦上的各大食堂,不合格品,直接砸了。
一開始,精品率低的令人發指,一次燒窯,成不了幾個碗。
倒是合格品還不錯。
不合格品數量極大,占據七成以上。
所謂精品,就是沒有任何氣眼,沒有任何釉麵凸起,沒有缺釉情況,燒製也剛好合適,釉也沒有多餘的流淌出來導致釉麵視覺上不均衡的。
而所謂合格品,就是有三個以內的針尖大小的氣眼,並且氣眼不在碗內部的,算是可以合格的使用的。
而碗上麵氣眼比針尖大的,超過三個的,氣眼在碗內部的,一律不合格,所有釉麵不均勻的一律不合格。
經過這樣的嚴選,不斷地有人被淘汰出來。
也有技術好的,被選拔提拔。
直到這一個月,老匠人才帶著他們製作要出售給貴族的那些花裡胡哨的東西。
這些都是研究院的人幾個月的成果。
在研究院,他們不論消耗,瘋狂的實驗各種釉麵,不斷地實驗各種配方,不同溫度燒製的效果。
在霍海看來,他們幾乎把釉麵材料幾百年的進步在幾個月內就試驗完了。
隻是技術上還沒有成熟進步到那種程度。
但相比於以前使用的陶器,那已經是神仙之作了。
這些技術、釉麵加上最厲害的工人,開始大量製作精品。
其中最好的當然是‘貢品’,不過和傳統的貢品不一樣,因為劉徹已經徹底的接受了霍海的提議,凡事要花錢,所以這些雖然是貢品,但其實是皇宮出了錢的。
之所以是貢品,是因為它們比其他所有類型的瓷器都貴。
而剩下的工人,在這三個月裡,不停地使用大規模燒窯,但製作的成品,都沒有售賣,直到今天。
整個長安縣,到處都有瓷器鋪,這些瓷器鋪全麵開業。
光是閃閃發光的大碗,往貨架上一放,就已經嚇死人了,根本不需要任何形式的廣告。
“我靠!這新鋪子什麼意思,這麼大個玉碗,這得花多少錢才買得到那麼大的一塊玉啊,拿來雕刻出一個大碗來?”
“暴殄天物啊!這是什麼!這東西居然拿出來賣?未央宮都沒這麼大的玉碗吧?!”
“啊?!我的眼睛!我看到了什麼!”
路過的人還有附近的商家,直接就被吸引過來了。
甚至路過的送貨的車夫們,也都停了下來,都看著瓷器,直接看傻了。
瓷器鋪的掌櫃們微微一笑:“各位可看錯了,這不是玉碗,這是瓷器。”
有人反應了過來:“就是送牛奶那種瓷器?”
一個車夫恍然大悟:“我之前送貨去相府,剛好遇到牧場的人給他們送牛奶,那裝牛奶的瓶子就是瓷器,晶瑩剔透,光滑閃耀,聽說那東西非常乾淨,任何臟東西都休想進入它穿過它,所以用來裝牛奶最是安全,但是那瓷瓶才多大點,這個碗這麼大?!”
有人記了起來:“原來那個是瓷瓶啊?!我以前打遠看到過,我看上麵有很多花花綠綠的畫啊,這個碗上麵沒有。”
瓷器鋪老板哈哈大笑:“這上麵可以有畫也可以沒有,我們這裡的貨物裡,有的有,有的沒有,這些瓷器也有各種不同顏色的,當然了,這種灰白瓷最便宜。”
目前的工藝,純白的瓷器反而是最貴的,但灰白的瓷器,就是專為普通人準備的。
既能一眼看出碟子、杯碗是不是乾淨,又不算特彆貴。
瓷器鋪的掌櫃讓小二拿著花瓶等東西到最外麵的架子上展覽。
大家看的是如癡如醉。
“這也太完美了吧,真的就跟玉一樣,不,比玉還白淨!”
瓷器鋪掌櫃拿著一個碟子:“更關鍵是,瓷器的釉麵很細密,如果裝了醬,不會沁入裡麵,永遠光亮。”
雖然以前蘸醬吃肉對普通百姓來說是個奢望,但是隨著這幾個月的經濟大發展,很多普通人家裡也開始吃肉了,除了臘肉和燒烤,彆的水煮的肉,還是按照這個時代蘸醬的吃法最多。
而普通的陶碗,裝了醬之後,就永遠有一個印子在。
就算再怎麼洗,也洗不掉。
小二拿醬塊泡的水裝進碟子裡,然後又倒出來。
因為上麵沒有沾油,所以幾乎沒有什麼殘留,有那麼點,放進清水裡麵涮一下也就掉了。
瓷器鋪掌櫃:“不知道你們有沒有看科學報,很多病症,都是因為人眼睛看不到的黴菌引發的,而吃完飯碗洗不乾淨,留下了殘渣,就容易產生腐敗,滋生黴菌。”
“而瓷碗,釉麵質地細膩,更容易洗淨,能避免這個問題。”
在場的人都對這一條沒啥感覺。
掌櫃繼續:“根據義妁醫官的研究報告,她認為,目前人均壽命隻有三十多歲,很大程度就是因為黴菌染病對人的元氣消耗太大導致的。”
“如果能避免這個問題,那麼人均壽命能提升到四十多甚至五十歲以上。”
有人發聲:“老板,你這就說怪話了,人均壽命怎麼可能才三十來歲,要知道我們這條街很多人都已經四十歲了好吧。”
瓷器鋪掌櫃:“義妁醫官統計的人均壽命,還統計了出生就夭折那些小孩。一個零歲的小孩,和一個四十歲的人,平均一下,那就是二十歲了。”
“除了夭折的,還有犯事兒被砍頭的,意外死了的,生病病死的,自然老死的。”
“咱們人均統計出來有三十多歲已經不錯了,說明咱們這兒生活不錯。”
實際上刨除意外死亡和大量夭折小孩不算,真正的人均壽命接近四十歲,這已經很高了。
而一日兩餐改成一日三餐,能把這個數字大大的提升。
而現在的瓷器推出,能夠繼續把這個數字大大提升,估計能提升到五十五左右。
再高就沒可能了,除非大規模生產抗生素。
以及發明產鉗研究出剖腹產等手術。
但,把人均壽命從三十多提升到五十五左右,已經是巨大的進步了。
如果認為十五歲以下的人是缺乏勞動力的小孩,那麼本來這個時代每個勞動力的勞動年限就是二十年。
現在提升到五十五歲,那就是四十年勞動年限。
這等於在人口沒有額外增長的情況下,把勞動力提升了一倍。
就保持目前的出生率,隻要持續二十年,整個大漢的人口就要提升百分之四十,達到七千萬以上。
更何況,隨著糧食的充足,農本思想之下,大量生小孩是必然的。
霍海覺得,最多不出三十年,大漢人口就能達到一億五千萬。
這新生一代,巨量的勞動力,加上科技進步解放出的勞動力合在一起,將會為大漢帶來一波史無前例的工業福利。
未來這三十年的生產力,將會超越人類誕生以來總共創造的所有財富。
當然了,這些事情,普通人並不知道。
但普通人聽得懂平均壽命提升這句話。
有人疑惑:“就是說,用這個碗作為餐具,平均能多活十年?!”
掌櫃的點頭:“根據研究,是這樣的。放在每個個人身上不一定,但是放在所有人中算平均數,是這樣的。”
說著掌櫃還有點遺憾:“可惜了,咱已經年紀一大把了,不知道以前吃的東西乾不乾淨,可能都要影響一些壽數,從現在才出生的小孩,可算是趕上好時代了。”
人群裡,也有正在讀夜校,讀過科學報的人:“掌櫃說的是真的,黴菌的確是這樣的,大家都知道食物發黴就不能吃了,但是卻不知道,其實黴菌不集中爆發時,是看不見的,以前的碗洗不乾淨,肯定是有黴菌的,理論上好像是這麼回事。”
“十年壽命……”
這是碗嗎?這不是仙丹嗎!
有人直接掏出錢:“老板,我要了,一套一整套,夠我全家用的!”
不管他是不是真的,寧可信其有不可信其無啊!
而真正的在讀書的在上學的,認字的,更是明白,這的確是真的。
不過他們還想看看這些東西到底多少錢。
掌櫃的攔著前麵的人:“彆急彆急,我給大家算一下。”
“一套八個這種飯碗,四個這樣的深湯碗,八個碟子,兩個這樣的超大的碗,兩個這樣的長條碟子,八個杯子,這些合起來,一起買的話有折扣,一共是五百大錢。”
“當然了,這些也是可以單賣的,比如這種較小的,十大錢一個,這種大的,二十,這個最大的三十。”
實際上這個價格是有數的。
霍海當然不可能按照市場需求去定價,那樣的話一套彆說五百錢,五百貫都算低的。
當然也不是按照成本利潤率百分之多少來定的,如果是那樣的話,定個二百錢,就已經很高了。
霍海是按照肉價的兩倍定的。
目前的肉價差不多是九大錢一斤。
也就是說一套碗碟平均三十四個,算一個盤子等於兩斤肉,最後算出來就是六百多,打個折,就是五百。
這個價格是普通人能接受的價格。
當然了,這指的是長安人能接受的價格。
到了地方上,就要繼續降價了。
不過地方上,肉價也沒有九錢這麼高,算下來基本上還是兩斤肉錢一個碟子合適。
之所以定這個還算高的價格,也是霍海故意的。
霍海培養了那麼多燒製工人,隻留下了最厲害的,剩下的很多都隻給了他們不高的工資讓他們做搬運。
隻要腦子正常的貴族,一定會挖這種人去自己的封地搞瓷器。
隻是成品率會低一些而已。
但,粗糙的老師傅不代表教不出好徒弟。
畢竟有些時候這種事情是看天賦的。
隻要篩選的人多,很快就會能選出不少厲害的匠人。
霍海預計,瓷器流行全國,最多超不過三年。
因為霍海根本沒有任何形式的配方保密,不像鋼鐵廠、煤礦、水泥廠那邊那麼保密,是純公開的。????霍海為什麼把瓷器廠開在距離長安這麼近的地方?
而不是直接開在開采高嶺土什麼的同關和煤礦一樣做成產業集群?
為的就是方便工人們提桶跑路把技術帶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