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了放水把這項技術推廣出去,霍海可是想儘了辦法。
因為後麵要推行專利保護機製,搭配股市的出現,刺激商業,所以霍海不能帶頭主動把技術傳出去。
於是才‘造成’了這種技術外泄的局麵。
以後就算很多人在自己的封地搞瓷器廠,然後宣稱是獨立的搞出了這些技術,霍海都不會追究,也不會理會。
不過,更高級的帶顏色的瓷器,包括瓷器做畫的方法,還有貢品的燒製,以及更複雜還在研究的骨瓷製作就不會外泄了。
因為這些技術,是先選拔出有天賦優秀的工匠,然後再教他們的。
這些人拿著高薪,簽了正式合同的,這麼高的待遇他們不會走,也更不敢為了錢去賣配方。
……
在長安,瓷器剛一出現,就火炸了。
彆的不說,光是這麼好看這麼精致的餐具,不用任何形式的宣傳,都不愁賣,畢竟審美是人的本能。
而使用瓷器能更容易洗乾淨,以及因為這一條附帶的可以讓人少生病這兩條傳出來後,更是讓所有人趨之若鶩。
長安縣現在到處都是餐館,大量的腳力、車夫需要吃飯,所以到處都有餐飲店鋪開設。
這些店鋪每天都要洗很多碗,很難洗!
現在有了瓷碗,洗碗比以前的碗方便多了,為什麼不用?!
還有現在因為開餐飲的多,大家都在卷,用的碗比彆人好這一點,就是賣點。
雖然大家都能跟上學習,但是如果你不學著做,那你家就沒人來吃。
瓷器從銷售起,就成為了長安第一大新聞,迅速成為了長安的熱門話題。
除了同關煤礦,鋼鐵廠、水泥磚廠工人之外,瓷器廠工人,也成為了長安媒婆的目標。
瓷器廠三個月的存貨,短時間就被長安縣的人給消化了,直接造成了缺貨的情況。
還有萬年縣,陵縣的豪強,還有三輔之地其他居民也想買,卻根本沒貨。
他們就隻能等著了。
倒是貴族們都盯上了那些看起來更素雅更好看更有意思的釉色的瓷器,不過這些瓷器小貴,和普通人用的不是同一種東西,這種高利潤的東西,總需求量低,並沒有缺貨。
瓷器廠的廠長,茂陵四義士的樊胚,和霍氏的掌櫃商富商量過了,並沒有一次性把貨全拿出來,而是故意製造了這種局麵,來造成最大規模的轟動。
俗稱……饑餓銷售法。
便宜的東西,量不夠,貴的東西管夠,你隨便買。
而瓷器的出現,也給長安人帶來了一個新的概念。
新年就要用新東西。
……
霍府,霍海安排劉細君住在自己的小院旁邊的房間。
霍海自己的小院房間挺多的,目前隻有項緒皇甫華住在這兒。
給劉細君安排房間沒多久,王內侍就帶著兩輛大車過來了。
這些東西都是劉細君的。
王內侍親自來一趟,是為了傳達劉徹的口信。
千萬不能委屈了翁主劉細君,千萬彆讓她出什麼問題。
還有就是催促霍海儘快給文人們找點事兒做。
過年前,讀書人們還能玩兒對春聯,大家都在想符合規則的吉利話,到處寫春聯。
現在全長安縣,就新誕生了幾百種不同的春聯。
但這玩意兒畢竟是有時效性的,過了年之後,就沒人出錢求春聯了,讀書人們也就不會玩兒這個了。
就算玩兒,那也最多想起了玩意兒一下,消磨不了多少時間。
所以劉徹讓霍海加快速度,免得這些讀書人聚集在長安,搞出事情來。
說完後王內侍就走了。
霍海知道,這個事情劉徹不想讓彆人知道,否則在皇宮時就給自己說了,不可能讓王內侍專門跑一趟。
還真的必須要寫書了。
仆人們給劉細君搬東西。
霍海就從科學院抓了兩個壯丁過來。
這兩個家夥都是剛專業教師的將士,現在在科學院負責教新加入的匠人工人還有學徒讀書學認字。
霍海抓來兩個人,當然是為了寫書,自己口述,他們寫。
霍海可不會自己去寫,丫一本那麼長,自己寫得寫多久啊!
兩人坐在桌案前,霍海先講了注意點:“第一遍抄寫的時候,空隙最好留大一點,留一些修改的空間,可能會返工。”
兩人連連點頭。
霍海:“還有,我這要寫的,主要用的是古白。”
兩個老師不明白了:“古白?”
霍海點頭。
目前為了科學發展,霍海直接推廣的是白話,徹徹底底的白話。
但是這本,是為了雅俗共賞,以前學雅言的那幾萬讀書人,還有現在學簡體字的讀書人都能看。
所以白,但不能純白。
現在學簡體字的讀書人,學的《兒童六課合訂版》也是有《論語》《德道經》《荀子》《莊子》甚至更多百家內容的,所以也能理解白話中穿插雅言古文詞彙,隻是讀起來沒那麼快。
而以前的學雅言的讀書人,也不會覺得過於陌生,無法上手無法讀通。
他們要是一開始就看不進去,這不白寫了嗎。
霍海:“這本書叫做《西遊記》又叫西遊釋厄傳。”
“第一回……靈根育孕源流出,心性修住大道生
詩曰:
混沌未分天地亂,茫茫渺渺無人見。
自從盤古破鴻蒙,開辟從茲清濁辨。
覆載群生仰至仁,發明萬物皆成善。
欲知造化會元功,須看西遊釋厄傳。”
其實霍海並不能記得全部原文,雖然西遊記他小學六年級就看了一遍原文,後來發現很多遺漏初中又看了一遍,高中看了各種陰謀論解讀,又去看了一遍,成年後為了學寫作,又去看了一遍。
但也不是全部能背下,隻能記個大概故事。
其中不少精彩的詩句記得倒是清楚。
標題什麼的也是幾個大概,寫個大概沒錯就行。
霍海念完感歎了起來。
如果沒記錯的話,脫胎於雜記,而雜記、怪異誌、雜史雜傳類誌怪,一類的東西,的始祖,就是《漢武故事》。
霍海記得《漢武故事》應該是成書於王莽時代之前的,寫的是武帝的故事。
就是那本書裡寫到了蟠桃園什麼的,寫到了東方朔偷蟠桃,寫到了西王母天庭等概念。
從此以後,神魔誌怪就成了中國獨有的特色。
這種通俗的書籍,傳播很廣,也為後來神話係統的產生起到了很強的推動作用。
因為這本始祖書籍就是曆史類,所以也讓後來曆史類一直是中國古代的主流,一直到《西遊記》的出現。
而且就算是西遊記已經非常偏離曆史主題了,比水滸傳還要偏,但也依舊定在了貞觀年間。
霍海也隻能感歎了,霍海可沒辦法也沒本事把中間的那些都寫出來,隻能直接寫《西遊記》了。
不過,直接把該有的都給補齊了。
正感歎著呢,就看到兩個老師抓耳撓腮。
霍海震怒!
西遊記還沒開始寫呢,你倆就開始耍猴戲是吧?!
霍海起身去看,才發現兩人寫的很糾結。
很多詞彙不知道是什麼,不知道怎麼寫。
霍海捏著下巴思索了起來,然後才恍然大悟。
就好像現代人認識簡體字,不用學習也能大概認識繁體字。
但認識是認識,讓現代人直接寫繁體字,就寫不出來。
而兩個老師,是讀得懂雅言,但是寫不來雅言。
對於他們來說,他們也學了一點雅言的精華,加上語境上下文理解,能讀懂古白,但完全不會寫。
這就跟霍海自己小學六年級時,讀了一遍西遊記,很多段落句子讀不通,然後跳過讀了個大概一樣。
“這……”
口述失敗?
此時,劉細君走了過來,發現兩人在寫東西,看向霍海,興奮:“你要寫新文章?”
“不是文章。”霍海:“是,很長的那種。”
劉細君:“所以……為什麼是他們在寫?”
霍海:“這麼長我自己寫?我不喜歡寫字。”
劉細君知道,自己的機會來了:“我幫你寫。”
劉細君最近的日子有多難過,就有多喜歡霍海的寫的《洛神賦》,就有多欣賞霍海的才華。
能夠見證一部新的神作的出現,是劉細君之前幻想過的事情。
霍海:“你認識簡體字?”
劉細君:“……”
霍海:“你會寫白話文行文嗎?”
劉細君:“那是什麼?”
霍海解釋了什麼是簡體字什麼是白話文之後,劉細君明白了。
原來要新寫的著作,比自己的想象中還重要!
“我學簡體字,學白話文,然後你說我寫。”劉細君很認真:“我能學會的。”
霍海擺了擺頭,一個人學白話文學簡體字要多久?根據大學那邊的情況來看,讀書人比完全不會的人學起來還難,因為以前學的東西會有乾擾。
需要時間適應。
劉細君:“我學得會。”
霍海忍不住歎氣:“學吧。”
這能指望的了?看來是偷不了懶了,隻能自己寫。
寫了幾千字,第一回還沒寫完呢,霍海就手腕發軟,直接丟下筆,翻身呼呼大睡。
第二天,霍海寫了三百個字,心一橫直接開始大綱代替正文,跳到了大鬨天宮,想了一下又不對,隻能默默地又拿出白紙墊著。
第三天,寫了五十個字,直接開溜。
還順便以完成劉徹的任務為理由,直接太子宮都沒去。
如此持續了十天。
劉細君再出現在霍海麵前時,宣稱自己已經學會所有簡體字了,已經能照著老師的日記和教案寫一樣的白話文章了。
霍海不信,口述起了《西遊記》。
劉細君拿著筆嘩嘩的寫,不帶停的。
霍海一口氣口述了一章半,口乾舌燥,停了下來。
劉細君:“繼續呀?”
霍海罷手:“咳咳~喝茶,休息,嗓子冒煙了。”
十分鐘後,霍海趴在桌子上,劉細君的小腦袋從桌麵下探了出來:“繼續呀。”
半小時後,霍海在院子裡削陀螺,劉細君從柱子後麵探出頭:“繼續呀。”
一個時辰後,霍海躺在床上睡大覺,劉細君繼續探頭:“繼續呀。”
霍海怒了:“你是越猴是吧!”
劉細君:“我知道以你的才華,根本不需要想,就能寫後文,為什麼要休息呢?”
霍海:“我……我的腦子是天才,嗓子又不是。”
劉細君:“但是,不是說這是陛下要求要寫的嗎?”
霍海本來想說自己偷懶,也寫的足夠快了,快的能嚇死彆人。
但沒說。
而是:“你不能去玩兒會兒嗎?”
劉細君:“沒有寫文章好玩兒。”
霍海翻身:“你不是喜歡樂器嗎?我看你的隨身物品全是樂器,去玩音樂啊。”
劉細君思索了起來:“玩兒音樂?這個詞用的真精確,不過我現在不想玩兒音樂,那些都不新鮮了,都玩兒過了。”
劉細君和東方朔一樣,過目不忘。
這些變態天才,這麼喜歡喜新厭舊嗎?
霍海:“我給你搞個新樂器,你去玩兒去吧。”
劉細君一聽有新樂器,就不像阿飄一樣纏著霍海了。
一天後,霍海拿出幾塊串在一起的竹板給劉細君:“這個樂器叫做快板兒,好好學好好練……玩兒去吧。”
劉細君:“這是……樂器?”
霍海:“多新鮮,打擊樂,正宗打擊樂!和聲樂結合的最好的打擊樂!可好玩兒了,快去摸索吧。”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