葛三是一個南方兵,他父親是良家子出生,好多年前就在為大漢征戰。
葛三,出生在南方老家裡,因為距離長安實在是太遙遠了,所以家人收到他父親入伍的信函後,並沒有把他送到長安來。
那時代南方除了成都之外,彆的城市都非常小,彆看葛三是住在城裡的,但實際上是在山裡長大的,所以在羽林衛中,外號叫山猴子。
大概在葛三十二歲的時候,有一天郡守前來家裡慰問。
那天,葛家人才知道葛三的父親葛二已經去世了。
因為南方人口少,加上貧窮,所以良家子更少,本來主動參軍的良家子就少,葛家就已經是十裡八鄉很著名的光榮之家了。
如今父親真光榮了,這下葛家天算是塌了。
但是也因為這邊參軍的良家子少,沒有人競爭,所以郡守就推薦葛三成為羽林郎預備。
按道理所有羽林郎,那可都是戰死的良家子留下的遺孤,但大漢戰死的人其實不少,他們的後代可不止羽林郎這幾千人。
不過因為沒有競爭,葛三入選了。
因為從小在山裡長大,所以葛三和其他羽林郎都不一樣。
他非常擅長在山地中活動。
加上到北方又熟悉了寒冷的氣候,年初又跟著霍海去草原打仗,一整個成了全地形斥候隊長。
當時打完後,霍海就給了葛三命令,讓他帶一波人去北方刺探一下。
名義上以大漢軍人探邊查探消息的名義,實際上就是組織了冒險小隊。
霍去病和霍海之間當然不會存在什麼交流隔閡,看到葛三是霍海派過去的後,立刻讓路博德安排人幫葛三拉隊伍。
路博德在右北平可是一年多了,而且和霍海關係極好,他成為羽林衛的時候還是衛青是統領的時代,後來霍去病給他提拔了上來,他又被劉徹賞識,才脫穎而出,堪稱是霍家鐵杆。
霍海安排的事情,當然要辦,而且要辦的漂亮。
大辦特辦。
乘著吊打匈奴左部的威風,路博德把鮮卑人和肅慎人喊來,讓他們出人,出錢,出力,連狗都要出。
組織了一支巨大的探險隊伍,由葛三帶領,一路北上。
鮮卑人肅慎人,這些人中的精英可是很有能力的。
鮮卑人是什麼人?南北朝時期,北方其他幾族甚至包括蜀郡出來的族群都統治過北方,但是影響力最大的還是鮮卑。
最終南北歸一時,高歡宇文泰二人就和鮮卑有莫大的關係,宇文泰是漢化的鮮卑人,高歡是鮮卑化的漢人。
而肅慎人,就是通古斯所有部族的祖先之一。
簡單來說,就是清朝血脈的來源之一。
他們兩個部族,其實一直是在給中原朝貢的,從很早就開始了,商周都有肅慎朝貢的記錄,一直持續下來,直到匈奴崛起。
而這一次,路博德下令後,他們很怕。
因為鮮卑和肅慎,目前是贏者通吃的局麵。
換句話說,肅慎萬分之幾的統治者,占據著舉國大部分的財富,剩下萬分之九千九百九十幾的人分小部分的東西過日子。
鮮卑好點,但好不到那兒去。
換句話說,所謂能傳下血脈到後金時期的,實際上就是肅慎那少部分統治者,彆的人的血脈在曆史中就不可能有流傳。
這種設局局麵下,他們最害怕的就是此時的大漢。
大漢在乾什麼?大漢把匈奴的貴族給砍了,給平民發錢!
肅慎幾個貴族頭子都急麻了,跑又跑不掉,打明顯是打不過,隻能花錢消災,朝廷要什麼,就給什麼。
於是,葛三這支所謂的斥候隊伍大到誇張。
光是鮮卑和肅慎的主力軍,合起來就超過兩千!
拉貨的馬匹,民夫,敢到原野上的牛羊,那是遠超過主力軍人數的。
於是葛三就沒有按照常規的方法探索。
葛三采用了紮營法。
葛三謹記霍海說的,往東北方向走,靠海,既回回程調整方向,不靠海則往東北方向探索海洋。
一路走,一路紮營。
過了外興安嶺之後每隔百裡,紮一個營地。
因為人多,加上那邊樹要多少有多少,所以砍樹紮營是非常方便。
每次紮營後,就留下一些士兵,留下一些民夫和牛羊,讓他們在這個地方生存。
給他們派發任務,讓他們探索附近的海岸線,探索附近的森林。
一直走一直走。
一直到走到了白茫茫的沒有任何植物的北極圈!
這個時候,不可能在北極圈沿岸紮營了,因為沒有食物,所以最後一批人全部留在了這個地方。
好在是從春天開始往北走,走到這兒正值夏天,要不然路上哪有那麼容易紮營,凍土挖都挖不下去。
但是到了北海之濱後,葛三沒有停下,而是毅然決然帶領主力隊伍,以及從鮮卑肅慎中選拔出來的優秀人才,一起出發了!
這讓跟著的大隊伍都震驚了。
大漢來的大人物,居然親自以身涉險?
更厲害的是,葛三最終搞到了情報,然後才回來。
回程後,因為每隔一百裡就有一個大型補給站,所以回程非常快,一路趕回長安,都沒花多少時間。
而鮮卑肅慎的人,還留在原地。
為了幫助留在最北麵的那些人越冬,葛三到右北平後還跟路博德報告了一下成果,路博德聽完成果後,急忙調集了一大波物資往北送去,然後派人送葛三他們迅速趕回長安。
站在大街上,霍海看著整個太平洋西岸的海岸線地圖都在自己手裡,忍不住震驚。
一開始霍海派遣葛三去探路,隻是為了為未來的海上去找美洲,找個由頭。
誰能想到,葛三這一次過去規模這麼大,直接建立了橋頭堡。
什麼輪船,正要掄起來,鐵甲艦還沒建成,路上就已經可以去北美了!
霍海看完地圖嚴肅了起來,回頭跟身後的皇甫華:“跟陛下報告。”
這帶回來的情報太多了,不能單獨彙報了,得開一次中等規模的朝會!
……
未央宮,葛三在未央宮的地暖上站著,幸福的快要哭了。
劉徹看著宮女擺著各種設施,一邊叉腰:“再上幾道菜過來。”
葛三一群人,的確是不差吃的,但是在北方的路上,吃的哪有長安好?
而他帶回來的鮮卑和肅慎勇士,也是沒吃過大漢的食物,加上他們食量又大,這吃的叫一個風卷殘雲。
不斷有大臣到來,都很疑惑。
這群餓死鬼投胎的是怎麼回事?今天突然開朝會,就是來看他們吃飯的?
不過很快,人到齊了,葛三也是直接喊停:“好了,等正事結束之後再吃飯也不遲。”
“看看你們那樣子,都站起來了。”
其實葛三平時對手下還是挺好的,但葛三也有凶狠的時候,要不然在極端環境下哪兒鎮得住這一幫人?
葛三一發話,其他人立刻全體秒起身,不帶一點猶豫的,都直接往後麵站去。
劉徹這才回頭看了看群臣,示意葛三開始吧。
眼前,放了一大張地圖過來。
地圖上半截是卷起來的,隻放了下半截。
下半截,正是大漢。
不過不隻是大漢如今的地圖,大漢如今麵積非常之大,從蔥嶺以東,幾乎已經全是大漢的了。
而往西的大夏,安息,埃及,羅馬,這些也是標注了出來的。
而南方,也標注了天竺等區域,甚至天竺範圍內標注了七個國家。
這都是如今張騫那邊的探索成果,現在已經搞清楚了,以前的確有個叫身毒的大國,不過這個國家沒持續多久,也黏合不在一起,目前是一大堆小國家。
就和戰國時代一樣,但這些國家互相之間沒什麼戰鬥之類的事情,目前已經探查清楚了七個。
就這樣一副地圖掛在眼前。
葛三拿著棍子指著右北平:“這裡是右北平,是今年驃騎將軍出發攻擊匈奴左部的位置,相信各位並不陌生。”
群臣都在點頭。
開玩笑,當時匈奴公司的股份漲爆了,大家每天都看新聞報紙,這個區域有哪些城市,甚至有哪些匈奴堡壘,大家都背下來了。
葛三棍子往正北移動:“這兒是鮮卑,今年二月底,接到羽林衛統領霍海霍大人的命令,下官帶領一群擅長探查信息的羽林衛從右北平來到了這裡。”
“在鮮卑帶走了大量的鮮卑戰士和民夫的得到了補給後,我們來到了這兒,這兒是肅慎,遼東的北方。”
“這裡冬天氣溫低至恐怖的零下四十度。”
群臣驚訝。
不少人也是看科學報的知道氣溫什麼意思。
所謂零度就是水結冰的冰水混合物的溫度,一百度就是水燒開的溫度。
均等分為一百分,人的溫度差不多是三十七度。
而零下五度,就冰冷徹骨了,零下十五度摸鐵器,就能扯下來一長肉皮。
零下二十五度,穿兩件棉襖,站在寒風中吹風,隻需要半小時就會被凍得沒法走路,超過一個半小時,就得死。
零下四十度?什麼概念?
葛三繼續:“但是這裡土地肥沃,土壤直接能攥出油來,夏天氣候差不多是三十度左右,能種一個季度糧食,不過肅慎人以漁獵為生,並不種植。”
“而在肅慎,下官也得到了一次補給,於是下官開始從這裡,探查以前大漢沒有資料的海岸線。”
“這裡盛產老虎,出產在北方非常流行昂貴的人參。”
“這裡往北,有不少肅慎人發現的各類礦山,有些地方礦純度高到挖下來就能用。”
“不過這一片是平原,但是往這個方向走,這裡這裡這裡,是山脈,再繼續往北就是連綿的山脈了,因為這裡不適合漁獵,所以肅慎人都不往這邊去。”
大家仔細的思考了一下,那這個地方其實是挺富裕的。
這個地方的問題在於,冬天,養不活多少人,所以肅慎人口才幾十萬的樣子。
但是這個地方夏天搞不好能養幾百萬人,幾百萬人的資源,幾十萬人分掉了。
這其實分的很多了。
難怪這些人都在打獵,因為人口少,很難把山裡打空。
葛三繼續講述:“但是這個地方還是有原住民的,比如這裡住的是丁零人。”
丁零人,後來是融入了匈奴之中的,但是在這個時代還是獨立存在的,他們也是放牧的族群,生活空間是貝加爾湖附近。
因為這個時代氣候還好,所以這裡還能生存,他們常年都在和匈奴對抗,被壓的直不起頭來。
如今衛青坐鎮北方餐食匈奴,也在嘗試和丁零人聯絡,收服丁零人。
葛三指著地圖:“這裡的人,和丁零人居住在幾乎同樣的區域,更靠東,但是這些人並不定居在這裡,他們並不喜歡和其他部族有利益衝突,所以經常主動退讓,一退,就到了這兒。”
葛三拉開地圖,大家才看到他探查的海岸線全貌。
這海岸線,幾乎和大漢從北到南的海岸線一樣長!
很多人都驚訝,零下四十度氣溫的肅慎往北,還有這麼大的區域?
葛三:“實際上,一直到這兒,到了夏天,都是要化雪的,但是到了這裡,就是永凍區域了。”
“這邊的生存環境,遠比南方惡劣,但是這些人並不喜歡生活在南方,因為他們吃生肉。”
群臣:“啊?”
葛三:“當然,這隻是我的猜測,因為目前我們大漢的科學家讓我們已經知道,食物如果腐敗吃了就會生病甚至死人,而他們並不懂,他們隻知道,在這裡可以吃生肉,在這兒吃生肉會死,所以他們並不是特彆喜歡南下,隻是有時會南下。”
不南下不行,不南下有時候會滅族。
葛三並沒有在朝堂上講,是因為講出來感覺不太好。
目前這些生活在北極地區的人,因為很遙遠的一個大範圍區域內,資源就夠養活一小家人,所以這裡的人是以家作為生活單位的。
整個區域內,就他們一家人。
但問題是,就算沒有科學家,自然也讓他們知道了,內部通婚是要滅絕的。
所以,他們內部有以妻待客的行為。
實際上就是為了借種。
科學的稱呼叫做,保持基因的多樣性。
但有時候,一直不會有人過來,怎麼辦?去哪兒可能找到人?
往南走,一定有人。
所以,他們時不時會有人南下,其實南下的人肩負的是整個族群的命運,避免族群直接消亡。
但是葛三不太好在朝堂講這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