霍海停下腳步,其他研究員也看向了蔣不疑。
而蔣不疑看完結構後,非常震驚。
“糟糕。”
霍海:“怎麼?”
看到火藥包了?這什麼表情?
蔣不疑悻悻:“這……車的機械結構,和我老師研究的結構好相似!”
“沒想到研究院內的研究方向是一樣的,這下白研究了,回去隻有迭代了。”
霍海戰術後仰了一下,走上了車。
其實有軌電車技術並不是很難,準確的說是原始版的有軌電車,技術不難。
以二十一世紀天天看電力事故排查短視頻的青年的水平,隨便都能看懂這裡麵的電力布置。
這玩意兒他就跑不快,最多電機失速。
如果有問題,那就是電力短路導致橡膠燒穿,車體木頭碳化,時間久了燃起來。
不過霍海乍一看,看不出任何結構問題,所以也就上車了。
蔣不疑還在那兒感歎,好的設計心有靈犀呢,旁邊的研究員們卻在對眼神。
蔣不疑,不知道他老師是太子嗎?
難怪太子看到大司農來了立刻就跑了。
敢情躲的不是他姐夫大司農,是躲他的徒弟。
霍海上了車之後,發現這有軌電車裡,有電燈。
這不知道是哪一代電燈,估計也是試驗品。
試驗品內部安裝試驗品,算是給他們利用上了。
這電車啟動的時候,霍海臉色一變。
好猛的電機。
怎麼連個變速都沒有,上來就是滿功率轉?
這車都沒啟動,直接滿功率轉,它煙冒的比內燃機尾氣都大!
再看之後,發現車它沒有動,腦袋偏出去後,發現後輪自己轉自己的,前輪沒動。
霍海捏著下巴。
這明顯是抓地力不夠導致的。
但本來有軌電車就沒有什麼抓地力這一說,難道噴砂?
霍海仔細的思考了一下,覺得這個可能是傳動軸的問題。
或者說是,前麵沒有安裝電機的問題。
後麵有電機,前麵沒有,前輪沒動,後輪轉起來短時間帶動不了車。
為什麼前輪沒安裝電機?或者前後輪之間不安裝傳動軸?
要知道霍海五歲時候玩兒四驅車,就知道,有傳動軸的車子,跑起來比單後驅的跑得快,跑的穩,能應對更多情況。
霍海仔細觀察之後,發現了問題所在。
這個電車,司機坐在正中間。
如果看結構,這個方向盤轉向機,應該是直接連接在前輪的軸上麵的。
安裝在正中間。
這轉向機構,就把傳動軸的位置占據了。
而前電機的話,空間也不夠。
如果把駕駛位移動到左邊,把中間空出來,給上傳動軸,同樣的動力,都能杜絕這樣的瘋狂打滑。
此時,司機正在觀察電機煙量。
他在判斷車啟動不啟動得了。
如果車子轉起來,那就走,接下來就不冒煙了。
如果車子沒走,那就不能再繼續了,再踩油門,燃起來了。
這次很幸運,車動起來了。
車子啟動後,走了一段,司機放下心來,才詢問:“大司農,這車設計方麵有什麼可以改進的?”
霍海:“你這個前軲轆不轉後軲轆轉,肯定是不行的,如果有必要,應該在前輪和後輪之間加一個傳動軸。”
“你這個車輪和火車輪子做的一樣肯定是不行的。”
“火車是軌道是凸起的,車輪是凹陷的,而這有軌電車,最好做成軌道是凹陷的,車輪是陷進去的。”
火車和以前的馬車,剛好相反。
而現在,有軌電車,恰巧和馬車車軌應該一樣。
原因是重量問題。
那火車的凹進去的結構,就意味著車輪有兩個軌道壁,形成了【n】型口,而如果車輪是凸起的車軌是凹陷的,那車輪就是【I】型的。
同樣的厚度,重量減輕一半。
什麼概念?這可是純金屬的輪子!
四個輪子各少一半,那可是幾百斤的重量。
這幾百斤,放在加大電機上不香?放在前擋風玻璃上不好嗎?
司機聽完兩個建議,眼睛一亮:“大司農,還有嗎?”
霍海:“還有……你們造車還是我造車?”
“要不這樣,我畫個圖紙開始生產有軌電車,你們彆研究了?”
司機一聽尬笑:“彆啊大司農,您吃肉,咱們喝口湯不是?”
霍海:“我對有軌電車沒興趣,就算真投資,我也投資研發新火車去了。”
事實上,不是假設,霍海就是在瘋狂的投資研發新的火車,隻不過是燒重油的。
北方的鐵路修建,事關能源,霍海和劉徹是沒有拿出來討論的。
在所有人看來,運輸就是大漢的命脈,運輸業的發達,就是大漢的發達。
所以,所有人遇到千安鐵路這種機會,都必然上去投入,想要分一杯羹。
但實際上,能源才是運輸的基礎。
手握能源,隨意訂價,就能源源不斷從運輸中抽成。
而且形成定式之後,彆人根本沒法反對,反抗。
而北方的線路穿過了各個能源基地,路上又串聯了一百多萬人口,而且還要遷徙大量衛滿朝鮮的人過去,這些人在現如今的政策下,會發展成能源工人,並且長期保持,既然不缺工人,又不缺礦,這北方的能源線路能保持很久,幾乎可以堅持過前三次工業革命。
不過,霍海現在對這些投入,已經根本不在乎了。
沒錯,這種一千七百公裡級彆的鐵路,對於霍海和劉徹,都已經不痛不癢了。
現在,城市化開啟了,他們需要源源不斷的從霍海和劉徹手裡買地,修房子,賣給工人。
可能他們會覺得地價隻占據開發費用的三到五成很賺。
但這些錢彙聚在一起,可以讓劉徹和霍海在這個時期,瘋狂的砸錢乾交通主動脈。
八年前,修五十公裡鐵路,看到鐵鋪在地上,要了劉徹老命了。
幾年前,修三百公裡鐵路,霍海和劉徹破釜沉舟。
如今,千公裡級彆的鐵路,也不過如此而已了。
霍海倒是對電車更有興趣。
可惜霍海很清楚,電車的時代在未來,不是在此時。
內燃機何時才會出現?
蒸汽機的出現都沒有需要霍海去點破去刻意製造,內燃機呢?
真的因為鋼鐵質量太好,讓內燃蒸汽機的油氣膨脹現象不能被機械師們發現,不能總結出內燃機需要的技術?
霍海坐在車上走後,太子才從暗中走了出來,看向遠處的車。
石德:“太子,決定好了嗎?”
劉據背負雙手,默默不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