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掌教回京,飛舟當然不會降落在城外,而是大陣分開一線,直接越過外城和內城,降落在大紫霄宮的瑤池之中。
正因為降落在大紫霄宮,所以迎接的人並不算太多,畢竟不是什麼人都能進入大紫霄宮。
而且大紫霄宮的人比以前更少了,天師還在江南,事後會返回雲錦山大真人府,繼續坐鎮江南。七娘則留在了地肺山萬壽重陽宮,她會按照齊玄素的要求整合全真道,解決姚令留下的爛攤子。
跟隨齊玄素一道回來的隻有五娘和慈航真人。
前來迎接的當然是張月鹿。
相較於齊玄素的意氣風發,張月鹿顯得有幾分疲憊。
齊玄素不是不累,親自與姚令大戰,怎麼會不累,隻是勝利的喜悅衝淡了這種疲憊。
張月鹿並沒有上戰場,主要負責後方,她並非身體上的疲憊,而是心靈上的疲憊。
齊玄素能走到今天,除了各種風雲際遇之外,他有一點要比張月鹿強一些,那就是人情世故。
張月鹿的人情世故就像她的廚藝,她不是不懂,她隻是不屑於為之,自然是步步阻力。張月鹿能走到今天,與三個人的支持分不開。
第一個就是慈航真人,如果沒有慈航真人,張月鹿不僅在張家出不了頭,甚至就連性命都保不住。
第二個是天師,當張月鹿展現出足夠潛力時,天師開始無條件支持張月鹿,很多不熟悉張家內部關係的人甚至認為張月鹿是天師的親孫女,事實上兩人的血緣算是很遠了,不過張月鹿享受的待遇確實是親孫女級彆的。如果張拘成是天師的兒子,張月鹿是張拘成的女兒,那麼張家內部的關係就完全理順了,不會鬨出這些大宗小宗之爭。
第三個當然就是齊玄素了,齊玄素一直都願意給張月鹿放權。
這三人有一個共同特點,他們支持張月鹿,卻不會按著張月鹿的頭去逼她人情世故。
在他們看來,張月鹿能一輩子寧折不彎,那當然是很好的,也是難能可貴。如果張月鹿中途想通了,那也沒什麼不好。少年時候早點遇到挫折,不是壞事,栽跟頭多了,也就越成熟。
現在看來,張月鹿稍微圓滑點了,會給人留麵子,但骨子裡還是沒有變。
這就是張月鹿疲憊的重要原因。
道門經過這麼多年的發展,世家掌權,而世家之間又進行了錯綜複雜的聯姻,雖然該翻臉的時候還是要翻臉,但個個沾親帶故,甚至齊玄素和張月鹿都是這些姻親關係中的一環。
這也是道門的問題所在。
錯綜複雜的人際關係導致了巨大的內耗,很多時候,合作服從不是看對錯,而是對人不對事。做事情看的不是道門利弊,而是自身利弊。
張月鹿不講人情,她就在道門寸步難行,哪怕她是大掌教也不行,有的是軟刀子,消極對抗,過度執行,倚老賣老,道德綁架,有的是辦法和手段。
在這一點上,齊玄素沒有那麼硬,甚至是身段柔軟,該講人情的時候他一定會講人情,在他還不是大掌教的時候,乍一看沒有多少嫡係基本盤,但是各方麵都買他的賬,所以他接收姚令的勢力成為大掌教之後,迅速組建了自己的班底,掌握實權。
齊玄素隻要出三分力就能推動的事情,張月鹿要出九分力。
許多人在齊玄素那裡是助力,在張月鹿這裡就是阻力。
不過無論是齊玄素,還是張月鹿,他們的做法都是有利有弊。
齊玄素用人情,也必然會為人情所累,真要出手整治的時候,都是老部下、老兄弟、老朋友、老交情、老前輩,你該怎麼辦?這是他的弊端。
張月鹿一直不近人情,反而不會為人情所累,若是她能走到最後,真要整治道門,反而能一往無前,快刀斬亂麻。這是她的優勢。
整治道門,表麵上看是重建製度,可製度也是由人執行,所以深層次來看是整頓風氣,整治人心。
難也難在人心。
正所謂人心似水,眾所周知,水無常勢,所以人心從來多變。
整治人心關鍵在於寬嚴相濟,方能心悅誠服。
先說嚴,大到一國,小到一家,都要講規矩。
什麼是規矩?其實一言蔽之,規矩就是對行為的明確預期——什麼樣的行為會得到什麼樣的結果,要明確告知,嚴格執行。獎勵是可以預期的,懲罰也是可以預期的。
“公正嚴明”四個字,說起來容易,做起來難。
說封王不能封侯,說殺頭不能網開一麵。
在這一點上,齊玄素做得不夠好,他有點過於靈活了。
不過隻有“嚴”是遠遠不夠的,如果隻有“嚴”,那就成了嚴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