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91章 尷尬的追擊,和尷尬的源頭_從手搓火箭開始的星際之路_在線言情 
在線言情 > 遊戲競技 > 從手搓火箭開始的星際之路 > 第191章 尷尬的追擊,和尷尬的源頭

第191章 尷尬的追擊,和尷尬的源頭(1 / 2)

“看到沒?巨炮就是打霰彈,那威力也要比小炮要更凶猛!三節之內,巨炮霰彈無敵!”

巨炮黨少校看到這個結果毫不留情的給堆量黨中校補刀,而他所說的節……

其實是另外一個術語。

電子、光子很輕,而且它們自身極為活躍,具有極高的速度,這個速度通常來說就是光速。

電漿球在導軌中通過?礦與絕對零度原理的剝奪能量後,在重新賦予能量後將它們排列成電漿球,完成這個過程後再將它們踢出去。

按說這樣的電漿球也應該是以光速飛行,甚至用垚曾經的解釋,如果有足夠的能量,甚至可以讓它超越光速。

可現實情況是——無數電子電荷在以超級濃縮壓縮的形式變成電漿球後,哪怕是每個個電子隻有一千億億億分之一克,但如此巨量的電子聚集在一起,依舊使得它產生了微乎其微的自重量。

而這個連毫克前麵都要加上n個零的重量……

接近二十米的導軌隻能賦予它20——25萬公裡每秒這樣的速度,甚至有可能更低。

這個速度很奇怪,不管是加長賦能的導軌長度,還是加大推進的能量,這個速度基本上沒法再得到更多的提升。

而如果縮短導軌,降低電漿球的體積,它的速度也不會下降的太離譜,最低也會達到18萬公裡每秒以上。

這是一個很奇怪的現象,章成銘對此研究了很久,目前進展有限,還沒徹底解開這個謎題。

隻能大概估測,電子光子這些東西,它自身有一個速度的上限,要想突破這個上限所消耗的能量要消耗比它自身含帶高n倍的能量。

垚在飛船上曾經說過,任何物質的運動速度都是有上限的,光也不例外,這就像一台汽車,一枚火箭,理論上隻要能源足夠動力足夠,它可以無限的加速它的速度,可無限增大的動力和無限增大的自身質量又形成了製約比例,大動力汽車和火箭需要額外消耗動力來推動增加的自重,這是一個麵多了加水,水多了加麵,先天相輔相成的關係過程,除非在材料學上獲得到物理係的突破。

而光能跑那麼快就是它的電子、光子足夠輕盈,隻需要丁點力量就能將它的速度輕易加速到光速和接近光速,讓你們太陽集中全部的能量去推動一個光子的前進速度,理論上這個光子能在一年內跑穿1000億光年的距離!

不過謎團解不開不妨礙咱們先用著。

經過大量的測試之後,章成銘和陸英豪他們發現,基本上導軌的長度以及導軌內部所形成的‘口徑大小’是有一定的最佳比例的,也就是人類軍事工業上常說的身管比,或者是倍徑。

經過陸英豪反複的實驗測算,這個比例被設為了50—100倍徑之間。

也就是該電漿炮發射的標準電漿球尺寸和導軌長度的比例在50到100倍之間,超過100這個倍徑最大值浪費現在寶貴的?礦,小於這個倍徑又無法能夠有效發揮它的作用。

所以目前的各種戰艦的電漿炮倍徑都是取這個區間的中間值,也就是80倍20米這樣的標準值。

這個中間值即保證了電漿球的速度、威力,以及有足夠的電子束縛力保證較高的射程,也兼顧考慮到了生產的難度,同時80倍徑也基本上能代表著,理論上,該門電漿炮能一次性蓄能80枚小號的電漿球排列在導軌內一口氣連射出去。

當然這隻是理論,蓄能這麼多電漿球所要消耗掉的能量太大,以及電漿球之間必須要保持一點合適的距離,如果碰撞在一起的話它們就會發生劇烈的反應熔毀導軌和附近的設備。

所以如果導軌倍徑太短,自然在導軌中蓄能的電漿球數量也會相應的減少很多。

當然這個總數量可以再增加,可串列式的布局也注定了電漿尺寸不管如何變化,哪怕生成乒乓球大小一樣都沒問題。

可它仍舊需要像糖葫蘆串一樣排列在導軌內,所以繼續增加電漿球的數量隻會繼續減小電漿球的尺寸,這一點是必須要注意的。

搞那麼多花樣看上去很麻煩,但是對軍人來說這並不嫌麻煩。

因為戰術是可以根據自身武器特點所發射變化的,在麵對不同情況時,有不同的武器選擇自然會產生不同的戰術。

例如如果想俘獲對方已經失去武裝反擊能力的戰艦,用大號電漿球搞不好就一炮打穿對方了,這特麼的就不是俘虜而是直接擊斃摧毀。

但如果逼近對方,然後打這麼成百上千個乒乓球大小的電漿球過去呢?

這麼恐怖的密度對方壓根沒法跑,而這麼小的電漿球隻會照成對方外殼熔穿這樣的表皮傷,可打在對方火箭助推器、粒子推進器上時……

那就是直接廢掉對方動力卻不徹底損毀的最好手段。

彆忘記,對付?體生命,它們饞人類的身子,咱們人類……

也饞它們的身子啊。

大號電漿球氣化消失的,都是寶貴的?礦啊!!

當然按照這個理論,今後肯定會有更大口徑的巨炮戰艦出現,隻是不管電漿球的尺寸如何變化,哪怕是龐大到了十米的要塞級戰艦,它的倍徑基本也會按照這個倍徑的物理標準進行設計。

因為確定了導軌的倍徑比例,因此電漿球的發射速度基本上也維持在了每秒20—25萬公裡這樣的區間速度。

而這個速度,在和章成銘確定?體生命的戰艦武裝發射的電漿球也大概是這個速度後,這個速度就形成了讓軍隊的人員在研究戰術時的一個重要參數指標。

電漿球每秒會飛行20到25萬公裡,那麼按照雙方距離50萬公裡區間相互開火時,電漿球飛行速度標準電漿球會飛2秒,而串射彈,也就是霰彈會飛2.5秒來計算,飛船就有2秒到2.5秒的時間進行規避。

這個時間看上去很短,但是在動輒以每秒幾十公裡或成千上百,甚至每秒上萬公裡的戰艦麵前,你偏差一點,電漿球差個幾十公裡飛過對方都已經算是近失彈了。

因此軍方便將20萬公裡設定為了一節,也就是電漿球每秒能飛行的距離為一節,一切瞄準的提前量計算,和規避敵方電漿球的機動指標,都是按照這個標準來進行設計的。

例如在兩節距離範圍,敵方電漿炮開火同時,己方飛船需要兩台輔助發動機全力爆發產生側向推力進行規避,兩秒時間看似不多,能橫向移動的距離也有限,但隻要能移動三十米……

那對於三十米的寬度的飛船戰艦來說,對方電漿炮瞄的再準,也隻能擦著飛船飛過。

不過這個也拚人品運氣,萬一人家瞄歪了一點呢?那就是自己撞上去的了……

這就像當年前裝火藥槍時代排隊槍斃戰術中,打中你的子彈……都特麼的是瞄準彆人打的……

雖然有些誇張,但情況也差不離是這樣。

因此‘節’這個詞,便成為戰爭研究院裡那些研究員們研究戰術的一個重要標準。

關於這個‘節’字還有個小插曲。

有人不喜歡用‘節’這個單位概念,理由也很簡單,‘節’這個詞在海軍中是用於計算航速的單位,用在太空領域容易產生誤解,因此他們想用‘鏈’作為這個特殊標準的單位。

此話一出便被一眾人罵了個狗血淋頭,好家夥,你的理由是節這個詞屬於藍星舊時代海軍的單位標準,但是結果你又弄出來‘鏈’這個偏門舊貨出來。

‘鏈’是早年鵝毛熊皇帝時期,鵝毛熊海軍使用的術語,它用於計算雙方距離,一鏈就是十分之一海裡,也就是185.2米。

賽裡斯建國後,海軍和空軍很多技術幾乎都是師承紅色毛熊的,所以很長一段時間裡,鏈這個計算標準也在賽裡斯海軍中長期使用。

當然,還有一派覺著不管用節還是鏈,都已經是藍星時代的舊標準了,咱們自己開創了宇宙新時代,為毛還要用以前西方人搞出來的生僻詞字?

為毛不用咱們命名的標準呢?

這個想法得到了不少人的讚同。

但是提議是不錯,可用啥詞字來表示這些新術語……還一直在討論不休,畢竟這就像一個技術標準,這個標準不僅要考慮目前,還要考慮今後更多的發展,大家意見都不好統一,在統一這些標準前,大家目前還是使用以前流傳下來的習慣詞彙來代指。

說完插曲回正題,通過各種計算和目前進行的測試,目前來說,一個籃球大小的標準電漿球能在百萬公裡內還有很大的能量,但這個距離除非打固定目標或者集中火力進行攢射,要不然基本上屬於是撞大運的射擊。

目前不管是巨炮黨還是堆量黨,雙方都能達成一個較為統一的共識就是在三節內發起攻擊是較為靠譜穩妥的。

這個距離可以發射比標準彈稍稍小一點的電漿球,彆小看這一點點的差異,它能帶來的好處就是增加了電漿炮20的射速,能更短的時間發射更多的電漿球。

同時這個距離能留給飛船的規避機動時間已經很短了,命中概率已經有了很大的提升,屬於一個命中率和威力兼具的最佳射程,超過這個距離除非是跨級彆的巨炮發射的串射霰彈,或者是像排隊槍斃黨那樣集群集火攢射,要不然沒啥太大意義。

就在堆量黨和巨炮黨爭論中,戰場上的局勢因為曹洪艦的退出戰鬥而發生了變化。

原本二對二的右側戰場因為曹洪艦退出戰鬥變成了二對一,先驅1號和友艦看到曹洪艦這樣也沒急於乾掉對方,都沒法精確瞄準了那還怕個啥,兩艘戰艦立刻轉向開始對付剩下的李典艦。

原本在射程上就不占優勢的李典艦見狀不妙,也沒猶豫,立刻將突進的進攻改為牽製,四台輔助發動機和粒子推進器是開至最大玩命的加速,瘋狂的進行乾坤大挪移來規避對方的打擊。

而左翼這邊攻擊方的張合艦和趙雲艦,見狀也是拚命的加速追擊前方的許褚艦,誓要在把許褚艦給迅速拿下後緩解右翼友艦的壓力。

“麻辣隔壁的,這許諸艦老孔,他是屬泥鰍的嗎?!!”

張合艦眼看又要追擊上許褚艦時切換了攻擊姿態,就是轉身把推進器變成電漿炮準備攻擊,可許諸艦見狀,立刻像條泥鰍一樣左右亂扭,讓張合艦即不便於瞄準,也極大的降低了命中概率,連發十幾炮愣是沒一炮打中。

氣得張合艦艦長是在指揮操作室裡破口大罵著。



最新小说: 掉馬後,我成為病嬌太子心尖寵 盛世重生:攝政王將王妃嬌寵了 柔弱美人失憶後,被全城權貴求娶 惡毒女修重生,從吸乾全族氣運開始! 四合院:傻柱重生,娶妻陳雪茹 穿書後重振戀愛腦宗門 她謀 夢界沉浮 大院來了個野丫頭,絕嗣京少愛慘了 萬詭降臨,我的詭器不按套路出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