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祐二年五月癸醜(初二)。
趙煦端坐在後苑的內池沼前,拿著魚竿,看著水麵。
兩位穿著紫袍,係著魚袋,戴著展腳襆頭的大臣,在馮景的引領下,來到這內池沼前。
“翰林學士臣勰……”
“資政殿學士知亳州臣宗孟……”
“恭問皇帝陛下聖躬萬福!”
趙煦回過頭來,親切的看著這兩位大臣。
今天的他,戴著一頂大宋百姓常戴的平式襆頭。
這種襆頭,因為廉價、舒適,所以從官方到民間百姓,廣泛佩戴。
現代的宋代曆史電視劇裡的員外們就常戴這種襆頭。
至於他身上的衣服,則是一身輕便的白色麻布衣。
看著就像是一個在垂釣的尋常少年。
顯然,這是在cosplay!
可不要以為,隻有現代的二次元年輕人才玩這個。
從秦漢以降,曆朝曆代的君王,也愛玩cosplay。
而且,玩的比二次元年輕人更嗨皮,更用心。
很多人,甚至會沉浸式體驗自己所扮演的角色形象。
譬如說,鼎鼎大名的萬壽帝君、飛元真君,就完全代入了自己所扮演的角色,甚至將之帶到了工作中。
又譬如,滿清的雍正,隻要空下來,就會扮演唐宋的道士、漁夫,在圓明園和避暑莊園中大玩特玩。
至於大宋……
真廟、仁廟,都是此道愛好者。
所以,對於趙煦的裝扮,錢勰和蒲宗孟都不意外。
“兩位學士免禮……”趙煦微笑著:“且來與朕一起釣釣魚,也談談心……”
自從上次在這裡召見了沈括後,趙煦就發現,一邊釣魚一邊談工作,更有助於增進君臣感情,拉近彼此關係。
所以乾脆在今天,在這裡一次召見兩位大臣。
“諾!”
錢勰與蒲宗孟再拜,然後小心翼翼的上前,坐到了給他們準備好的椅子上。
一旁的內臣,將準備好的魚竿、魚餌、抄網,送到了他們手中。
趙煦等他們坐下來,就道:“兩位學士,與朕垂釣,不必拘謹……”
“該上魚上魚……”
“是……”兩人齊聲答道,然後就手忙腳亂的開始上餌,一副釣魚萌新的模樣。
趙煦見著,隻是笑了笑。
演技還需要打磨啊!
不過無所謂,今天的重點,不在釣魚上。
“蒲學士……”
“臣在!”蒲宗孟立刻打起精神,低著頭麵向在自己身側的天子。
“朕已經看過了亳州方麵的文牘……”趙煦悠悠說著:“學士在亳州,嚴抓治安,打擊盜匪,使百姓安居,讓人民安心……”
蒲宗孟立刻低著頭答道:“陛下繆讚,臣愧不敢當……”
趙煦嗬嗬的笑了笑,沒有接他的話。
因為不好接!
在大宋,每一個大臣,都和現代的流量明星一般,有著人設。
蒲宗孟的人設,就是抓治安,打盜匪。
這是貫徹他仕途始終的標簽。
其自夔州觀察判官開始,就一以貫之,堅持到今天。
就像他的為官奢侈,用度無節一樣。
然而,任何事情,都會矯枉過正。
蒲宗孟的這個人設,也是一般。
嚴抓治安,對盜匪一刀切的進行嚴打,就意味著很容易出現冤假錯案和用刑過度。
所以,蒲宗孟在這方麵的記錄,隻能說毀譽參半。
喜歡他的,喜歡的很,恨他的恨之入骨。
而趙煦看中的,也正是蒲宗孟在治安方麵的成就。
現在的大宋啊……
治安問題,確實是要抓緊了!
因為,想要發展資本,就需要有好的營商環境。
怎麼能出了大城市,就看到一窩一窩的盜匪,到處【劫富濟貧】,乃至於出現梁山好漢呢?
必須重拳出擊!
讓好漢們去他們應該去的地方。
比如說交州、熙河!
可這事情是得罪人的,一般人是不願意乾的。
也就隻有蒲宗孟才願意,且心甘情願的去做。
至於趙煦?
他是寬仁天子。
當然不能沾這個!
反正,蒲宗孟要是搞砸了,那就獻祭他——朕還是個孩子!都是被奸臣蒙蔽了!
所以,趙煦略過蒲宗孟,看向另一側的錢勰。
錢勰是昨天降旨,自中書舍人,進翰林學士的。
這位吳越王的六世孫,在葉康直案前後,因為站隊正確,立場堅定,且堅決貫徹落實上意,於是他的投機,得到了豐厚的回報。
翰林學士!
自錢惟演和錢易後,錢家又出了一個翰林學士!
就是,不知道他是否會和錢惟演一樣,慢慢的飄了,然後卷入皇室內部的鬥爭中,最終隻能黯然離京?
趙煦想著,就對錢勰道:“學士昨日的辭免表,朕已經看過了……”
在大宋,朝廷除拜重臣,循例被除拜者都是必須象征性的上表辭任的。
就像罷免,皇帝需要象征性的慰留。
百五十年來,隻出過王安石這一個例外——王安石拜相,沒有推辭,直接就接了旨意。
其辭相也同樣沒等慰留,上表後就直接走了。
錢勰聽著,立刻就道:“微臣才疏學淺,德行微薄,方在中書,已顯吃力……”
“豈敢望翰林華選?”
“況方今天下,文章之士,多如牛毛,才情絕高者,不知凡幾……”
“故陛下厚愛,臣實慚愧,伏望陛下收回成命,另擇賢能……”
趙煦聽著,雖然知道錢勰是在虛應故事,但還是點了點頭。
因為錢勰說的對!
論文章,論才華,錢勰在如今的大宋,彆說前十了,前二十都夠嗆!
旁的不說,單單是一個蘇軾的存在,就足以讓其他人,望而生畏。
在蘇軾沒有拜翰林學士之前,其他任何人進拜翰林學士,都得掂量掂量,自己能否經受得住當代文人的拷打和後人的評價?
這是今年出現的趨勢。
因為蘇軾的官階到了可以進拜翰林學士的最低要求。
三月,朝請郎知登州蘇軾,因政績斐然,朝廷降旨嘉獎,蘇軾自朝請郎【正七品】遷朝奉大夫【從六品】,館閣貼職,自直集賢院為直龍圖閣,正式躋身為大宋重臣序列。
於是,蘇軾成為了所有想要成為翰林學士的人的攔路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