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幾年裡,朝廷為了辦官學,投入了不計其數的錢。
據說,一大部分錢,還是趙相從官員的內庫裡薅出來的私房錢。
但是,彆說他這種高官了,就連大點的商賈,也不願意把孩子往官員裡送。
而是像他一樣,把夫子請到家裡來教。
或者,就是在自己的宗族裡麵辦個私塾。
然後,高薪聘請名家前來授課。
這樣一來,就造成了兩個問題。
第一個問題,是官學裡的生源不足。
首先就是優秀生源,嚴重不足。
畢竟,那些高官巨富家裡的孩子,都是很小就開始開蒙。
到了入官學的年齡,早就已經打下了優秀的基礎。
而普通百姓家的孩子,到了入官學的年紀,幾乎全是白脖子,啥也不懂。
而且這個情況,越是在大城市裡,情況越是嚴重。
但這還不是最重要的,最重要的問題是,人都有慕強心理。
表現在行為上,就是人會不自覺的模仿那些他們認為比他們強的人。
那些普通家庭的百姓,看到那些大人物們都不願意把孩子往官學裡麵送,他們便也開始猶豫。
朝廷的官學是不是不行啊?
要不然,那些貴人們為啥不把孩子送去呢?
要不,我也彆送了。
孩子在家裡,還能幫著乾活呢。
這種跟風心理之下,就造成了一些百姓也不願意送孩子入學。
而第二個問題,則比第一個問題更為嚴重。
大宋的名師,是有數的。
甚至,是稀缺的。
這些高官巨富們請一個,就少一個。
這有數的名家被人請走了之後,留給官學的,就隻剩下了一些多年不能中舉,心如死灰的老頭子。
這些人的學問一般是沒什麼問題。
但是,他們都已經心如死灰了,又能教出來什麼好學生呢?
為了這個事兒,朝廷也不是沒想過辦法,但一直收效甚微。
所以,官家這是準備拿我開刀,引導官員子女必須入官學?
剛一想到這裡,李睿內心裡馬上就把這個可能性給否了。
如果隻是這樣的話,官家何必花這麼大心思呢?
既然不是這樣的話,那真相就隻有一個了。
官家,準備禁私學!
一想到這裡,李睿想死的心都有了。
這麼大的事兒,官家您準備借我的嘴提出來?
我就是個從三品的小小兵部侍郎啊,我能擔得起這麼大的事兒嗎?
我要真替了,他們就不是噴死我,而是直接打死我了。
官家您不能這樣啊!
您這兩件事兒,一件比一件大,我給您辦一件行不?
你不能逮著我一個人,搞一魚兩吃啊。
但他剛打算這麼試探一下,就發現人生沒有最難,隻有更難。
因為,他突然意識到,官家的謀算遠不止於此。
還有她媳婦的事兒,還沒說呢。
她媳婦的事兒,說出去不好聽。
後媽虐待孩子,這到哪裡都會被戳脊梁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