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震深知,青銅器是中國古代文明的瑰寶,早在夏商時期便已出現,到了商周時期達到鼎盛。
眼前這尊青銅花觚,從造型和紋飾來看,極有可能是西周早期的器物,曆經數千年歲月,保存如此完好,實屬罕見。
其珍貴程度不言而喻,不僅具有極高的藝術價值,更是研究古代曆史、文化、藝術的重要實物資料。
在青銅花觚一旁,擺放著一件漢代玉雕。
這玉雕乃是一隻靈動的玉蟬,蟬身以溫潤的和田白玉雕琢而成,質地細膩,觸手生溫。
玉蟬的造型逼真,雙睛凸出,炯炯有神,翅膀雕琢得輕薄透明,脈絡清晰可見,仿佛下一秒便能展翅高飛。
漢代玉器在中國玉器發展史上占據著重要地位,其雕刻工藝精湛,風格大氣豪放,多采用“漢八刀”的技法,簡潔卻又生動地刻畫出器物的形態。
這件玉蟬正是典型的漢八刀,寥寥幾刀,便將蟬的神韻展現得淋漓儘致,堪稱漢代玉雕中的精品。
它和當年張震找到的兩件垂蕤風格相似,但是明顯器型大了很多,這就不是戴在身上的了,而是擺件或者手把件。
其價值也遠遠超過了那兩隻垂蕤。
而在另一邊,一隻哥窯開片方形梅瓶靜靜佇立。
梅瓶造型優美,瓶口小巧,瓶身修長,線條簡潔流暢。
瓶身布滿了大小不一、縱橫交錯的開片紋路,宛如冰裂般自然而美麗。
哥窯是宋代五大名窯之一,以其獨特的開片工藝聞名於世。
這種開片並非人工刻意為之,而是在燒製過程中由於胎釉膨脹係數不同而自然形成的。
每一道開片都獨一無二,宛如大自然的傑作,賦予了器物一種古樸典雅、超凡脫俗的美感。
這隻哥窯開片方形梅瓶,不僅造型精美,開片紋路更是恰到好處,符合了大器小開片,小件大開片的特點,其中的金絲鐵線鱔魚血,更是漂亮至極。
尤其是此物是方形,在瓷器之中有一方勝十圓的說法,其珍稀程度可見一斑,想必在古代便是文人雅士競相追捧的珍品。
張震一件件看下去,隻覺心跳加速,呼吸也變得急促起來。
他的眼神中滿是驚喜與激動,仿佛置身於一座無與倫比的寶藏殿堂。
這些古董,每一件都承載著厚重的曆史與文化,如今卻彙聚於此,成為他的囊中之物,怎能不讓他心潮澎湃。
張震滿心歡喜,他心裡明鏡似的,這一趟堪稱“淘寶”之旅,收獲的這些寶貝,足以讓他的收藏版圖迎來質的飛躍,整體收藏質量更是會大幅提升。
在往後悠悠歲月裡,這些曆經時光雕琢的珍寶,無疑將成為他最珍視的財富,一路見證他在收藏領域開疆拓土,鑄就輝煌。
而他心心念念籌備的博物館,也必將因這些稀世藏品,在未來大放異彩,成為文化傳承的閃耀殿堂。
“師傅,您怎麼來了,我自己忙活就行!”
猴子那活力滿滿的嘹亮嗓音,如同一道清脆的鳥鳴,打破了庫房的寧靜。
張震聞聲回頭,瞧見猴子依舊滿臉興奮,雙眸閃爍著熠熠光彩。
那勁頭,仿佛就算再連續忙活一整個通宵,都絲毫不會覺得疲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