但我也看的開,勞動收益高,多活一些人口,資源消耗的也多,壓力也大,直接一步到位,讓人活不起,把人口削減下去,14億有14億的活法,12億有12億的活法,10億,8億,6億人口,還是那些土地,還是這個國家,都有自己的活法,自己的未來。
你多吃一點,國際貿易中,彆人不就少吃一點嗎?你自己吃的少了,彆人才不會那麼大敵意。在世界人口數量爆炸的現在,這條路也不錯。
放棄立場,無我以後,世界上哪裡有什麼對錯?不過是不同立場,價值觀的相互擠壓。
人智力初開,以力強為勝,紛爭不休,以道馭暴,道不足以撫恤民艱,以利為先,變革文明,利不足,將來何往?以痛苦相製衡吧!
人不明智,唯有苦難,使人成長。
一個社會的總和,綜合下來的最優解,苦難最少的路線,這不就是社會主義路線嗎?
開放三胎是錯的,養不起的還是養不起,生而不養,不過是給社會增加戾氣,給人心加負。有錢人隨便生三胎,自由自在的生,不過是增加社會不平罷了。
在人口萎縮的大環境下,有錢人多生些孩子,來促進消費?他們消費的多?還是將來占據的社會資源多?沒帶腦子的人多!
前麵幾十年太弱了,沒資本,裝孫子,學習美國玩法,資本收益占比一路走高,但現在你的牙都露出來了,你要是還搞不明白什麼是國本,勞動收益占比上不去,等文化層麵開啟塌方模式,用武力不能消滅的蘇聯,是內部選擇了自毀!就是不在乎,要吃到隻剩下8億人,當小國,選擇以統治,維持權力為目標,也是有可能的,學習滿清的路線。
隻是看你將來怎麼走了,能不能一直騙下去。
權力隻是手段,當權力變成目標,本末倒置,乾坤顛倒。
我又想另一個方麵,同化為什麼會發生?人類最早的同化是殺通過戮和暴力,然後是文化入侵加殺戮和暴力,經濟殖民加文化入侵加殺戮,暴力。
多元化後,經濟殖民沒有文化加殺戮和暴力的支持,能順利嗎?
人類世界的一切主流,都基於經濟問題,利益導向,隨著暴力和殺戮活動因為不經濟而逐漸被遏製,想要經濟殖民,談何容易?
沒人是傻的,你得到的多還是,付出的多?在有巨大空間的時候可以合作,但隨著時間文明變得成熟,精致,雙贏的空間在下降,到最後是武力帶來的平衡,或者武力失衡後帶來的入侵和壓迫。
蘇,美不就如此?麵對舊殖民體係,在有空間的時候合作,在殖民地瓦解後,開始競爭,然後是武力失衡,然後是入侵和壓迫。
我前麵說理想的國際貿易市場,各個國家互補,是有空間的情況下合作,在暴力壓迫下的合作,當中美之間合作的空間不夠以後,不也是走上對抗之路了嗎?
每個人都有主體性,偏向於自我的發展壯大是本能,可以壓下這種本能的,都是被環境規訓過的。
在國際社會環境中,存在這種規訓的力量嗎?
周王朝的權威落地後,各國自行其是。
保障現行世界運作邏輯,核威懾相當重要。
各個國家積極的加強自己,不同的階層,人,組織,集團,不同的利益訴求,內在的衝突,外向的擴張。外向的擴張和收縮,反過來影響內在的衝突。
總的來說是一個時間,力量,速度的競爭,看內部的壓力大?還是外部的壓力大,那邊的壓力大,決定政策的朝向。
所以大吃小,這不是生活常識嗎?做不到的生命,組織,必然凋零消亡。
所以未來最少有兩個方向,一個是外部的壓力大,所以內部做平衡,人口下降,平衡社會的消耗和產出。
隨著內部的萎縮,壓力變大,社會公平是必然的!在這個信息化,原子化的社會,不公平是巨大的危險,不會消失,隻是被壓製,越壓製越危險。
美國的比歐洲強大,但國民比不上歐洲人的生活,在我看來就是社會壓力向外釋放了,能從外麵獲取利益,有空間稀釋內部的壓力。所以才有不平等的空間!普通人不是傻,隻是權衡利弊,但當壓力上升,事情自然會發生變化。
第二個方麵,隨著壓力,內部變得緊張,對外競爭也會變得激烈。
壓力傳導本來如此,掙得錢多,家庭壓力小,掙得錢少,家庭壓力大。
掙得錢多,社會競爭壓力大,掙得錢少,家庭壓力大。
看你喜歡麵對社會的壓力?還是家庭的壓力?
極簡生活方式。
逐漸消滅人口,減少對外貿易依賴,降低進口壓力。
降低物質消耗水平,匹配擁有的資源水平。
這些東西本質有什麼區彆?
消費主義。
增加人口,增強國際競爭力,加大進口,擴大貿易順差。
用更好的物質水平,吸引人去競爭。
不過是不同的社會分工,不同的價值觀取向,不同群體間的不同利益訴求,是爭鬥也是壓力測試,去探索自己的邊界,自己的舒適區。
社會的磨合,社會不是有思想的東西,社會有思想,說明環境失衡了,導致人的取向趨同了,但本質上多元化,生態一樣的社會才是常態。
守規矩的多了,不守規矩的就會變多,善良的人多了,壞人就會多。
不守規矩的多了,社會的懲罰力度大了,守規矩的就變多了。壞人多了,所有人都把你當壞人看,沒機會作惡,自然又變成好人多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