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61章 自殺式批評(月初求保底月票)_重生2004:獨行文壇_在線言情 
在線言情 > 綜合其他 > 重生2004:獨行文壇 > 第261章 自殺式批評(月初求保底月票)

第261章 自殺式批評(月初求保底月票)(1 / 2)

“大家是不是覺得一個數學隻考了8分的文科生,說這句話隻是為了活躍氣氛?”張潮微笑地看著台下密密麻麻的學生,他們一個個都仰著一張朝氣蓬勃的臉,注視著講台上的自己。

“其實我們從小就聽過很多這樣的故事,比如大學者錢鍾書考清華大學數學得了零分,照樣破格錄取。我不敢自比錢老,但是我們的經曆確實有相似之處。”

“我不知道錢老怎麼看待這種特殊的優待,但在我看來,這既是一種幸運,卻也是一個詛咒!”張潮麵不改色心不跳地說出了令全場嘩然的一句話。

操場上的學生麵麵相覷,不知道這個籠罩著無限光環的學長為什麼要對自己的經曆進行否定,難道是為了後麵來個大轉折?嗯,張潮這方麵被媒體公開報道的前科記錄就不少……

領導們則更多的是緊張——“詛咒”這個詞,怎麼能出現在麵對中學生的演講場合裡呢?這不散播封建迷信嗎。但是現在總不能上去趕張潮下來吧?隻能忍耐著繼續聽下去。

張潮的目光逡巡了全場的聽眾,似乎對這種反應早有預料。等到大家的躁動平息了一些,他才繼續開口道:“文學雖然服務於人類的精神世界,但它的誕生卻要根植在物質世界當中。”

“物質世界和精神世界共同構成人類文明,猶如一個硬幣的兩麵,缺一不可。我數學隻能考8分,就意味著一件事——我對這個世界物質層麵的認知,注定不夠深刻。”

“這是一個我無法回避的重大缺陷,它會反過來製約我對人類精神世界的探索和呈現——而這,又是文學最重要的使命之一。”

張潮的這段話,對高中生來說有點超綱,但又不是完全無法理解。尤其是許多高三的學生,已經在課堂上學了一些基礎的哲學概念,對此有一些模模糊糊的感知。

反而是坐在主席台的大部分領導,完全無法理解張潮講這番話的含義是什麼,隻是慶幸張潮沒有再蹦出什麼虎狼之詞。

張潮接著說道:“大家看我迄今為止出版的所有作品,無論是長篇還是中篇,都存在兩個很大的缺陷——我寫的每個故事,無論技巧上多麼華麗,但精神層麵上,總是讓人感覺似曾相識。

我塑造的每個人物,無論多麼讓人印象深刻,但卻都被拘束在故事當中,缺乏抵抗現實與時間侵蝕的穿透力。”

看眾人麵露不解之色,他用了一個更通俗的說法:“也就是說,我已經出版那些的故事與人物,既缺乏獨創性,也缺乏超越性,無論它們曾經創造了多麼輝煌的銷量,或者帶給大家多麼美好的回憶,都會很快在時光裡速朽。”

這句話像一顆震撼彈一樣,把在場的所有人都炸了個暈頭轉向。現場的記者們也驚呆了,他們以為張潮就是來給大家喂點心靈雞湯而已,沒想到竟然能聽到一個知名作家用這麼決絕的方式否定自己以往的創作。

這哪是自我批評,簡直就是自殺式批評!

記者很多都是文字工作出身,今天派來采訪張潮的更是精選了文學功底比較強的一批,聽完張潮的“自我批評”以後,一個個運筆如飛,在筆記本上都劃出火星來了——

這是大瓜啊!

台下的領導也回過味兒來了,周校長更是連忙朝著張潮使眼色,可惜他位置太靠邊,要想讓張潮看見,除非張潮的眼睛是嚴重的斜視。

張潮不以為意,繼續說道:“這就是偏科的慘痛教訓啊,同學們!它影響的不隻是考試,其實也在影響你的人生。剛剛我說沒有人比我更懂一模,其實也沒有人比我更懂偏科。”

“因為我對物質世界認識不深刻,現實經曆又不夠豐富……總之,種種缺陷吧,也就注定我對基於物質的社會的運行規律認知淺薄,所以我寫的基本都是‘特殊化’的故事。

《少年的巴比倫》,關注的是小縣城的邊緣人物;《少年如你》,寫的是校園霸淩;《你的名字》,是一個奇幻故事;《蝸居》,我讓女主角偶遇了高官;《大醫》,三個醫生總是卷入重大曆史事件當中;《刑警榮耀》,程隊長從警察淪為階下囚……”

“大家發現了嗎?我從來沒有寫過一個底色是‘平凡’的故事。我總是要讓人物置於與眾不同的困境或者傳奇當中,這樣才能充分運用我的技巧,來掩蓋我的作品在對物質世界認識上的貧瘠,和塑造精神世界上的盲區。”

隨著張潮深入淺出的講解,在場的領導們雖然還是一頭霧水,但是看過張潮作品的學生們,已經有些明白了——雖然張潮這麼說,可他的還是很精彩啊……

操場上,三中“晨鐘社”文學社幾個要好的成員,已經趁著老師們都聽入神的間隙,偷偷聚到了社長邱雪的身邊。

聽到張潮竟然這麼嚴厲地否定自己的作品,這些文學愛好者們都驚呆了,其中一個低聲道:“他,他是不是在‘欲揚先抑’?”

另一個顯然對張潮研究頗深,不可置信地道:“按照慣例,他現在應該要開始裝逼了啊……怎麼還不裝呢……”、

邱雪搖搖頭道:“你們可能都誤會了,學長這次是在真誠地做自我批評,不是為了裝……那個啥。——好了,認真聽,不要錯過了。這是我們學習的好機會!”

眾人聽罷,連忙停止了討論,集中精神聽張潮接下來的話——

“我知道很多同學,是因為我選擇了三中,甚至是因為我選擇了文科。我還聽說有一些同學因為我,對自己的偏科沾沾自喜。所以我想告訴你們,如果你們真的想走上文學之路,大可不必這麼著急。”

“魯迅先生先學地質勘探,搞采礦,後來學醫,直到40歲才真的‘從文’。他第一部正式出版的作品是《狂人日記》嗎?不是,是一本叫做《中國礦產誌》的地質礦產專著,出版於1906年。”

“我最喜歡的家王小波先生,大學學的貿易經濟,不僅數學極好,還自學了編程。他在1993年就自己寫了文字編輯軟件和輸入法,並用它們創作了《黃金時代》。”

“我的老師於華,在成為作家前是一個牙醫。有人說他是中國最擅長描寫暴力和痛苦的作家,我想和他這段工作經曆有一定關係——國外有統計,牙醫是自殺率最高的職業之一。可能因為他們每天都要麵對無數張痛苦扭曲的麵孔。”

“海明威雖然是記者出身,但是動手能力極強,是個優秀的機械師。二戰的時候,他曾經把自己的遊艇改裝成巡艇,用來偵察德國潛艇的行動。”

“《百年孤獨》的作者加西亞·馬爾克斯大學的專業是法律;《尤利西斯》的作者詹姆斯·喬伊斯是個精明的金融專家和野心勃勃的企業家;《罪與罰》的作者陀思妥耶夫斯基大學念的是軍事工程學院,並且數學很好。

“還有契訶夫,他一直把醫生當成自己的正式職業,寫作是他的業餘愛好。哪怕成名以後,這份業餘愛好帶給他的收入數十倍於當醫生,但他仍然堅持出診——然後不收病人診金。”

張潮一口氣舉了一大堆例子,自己也停下來歇口氣,同時讓聽眾們消化一下剛剛的信息。

果然,這些所謂的“冷知識”,引起了很多同學的討論,操場上頓時“嗡嗡”聲一片。在互聯網沒有普及的時代,很少有人會把這些大作家人生的“邊角料”告訴給人們。

張潮緩好了氣息,問道:“最近在我主編的雜誌《青春派·大觀》上,有一部科幻《三體》正在連載,不知道大家看了沒有?”

操場上響起了頗為整齊和洪亮的回答聲:“看了。”

張潮心想長福不愧是自己的大本營,《青春派》的普及率竟然這麼高——其實是因為很多學校都把他主編的雜誌當成必訂雜誌之一每個班的報刊架上都有——接著道:“《三體》的作者劉慈欣,是一個電力工程師,這部作品就是他利用……忙碌工作的間隙,爭分奪秒創作出來的。”

“還有一直和我一起工作的馬伯慵、雙雪濤,他們一個是學市場營銷,一個是學法學和金融。”



最新小说: 重回80,成功從拒絕入贅開始 還好我重生了! 掏空家產,資本家小姐去部隊尋夫 高武:野性消費,讓神魔為我加班 不經寵 手握果園係統,荒年孤女當地主 逼我打職業是吧 美漫:我在大蕭條畫超人 黑天書 師姐你乾嘛?這裡可是合歡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