禰衡走進未央宮,沿著寬敞的大道向前。
眼前的未央既熟悉,又有些陌生。
首先引起他注意的是道旁修葺一新的樓閣,高大巍峨,燈火通明。雖然已經入夜,卻人影綽綽,看起來極是熱鬨。
傳詔的郎官看禰衡看得入神,見怪不怪的說道:“這是剛剛開張的同文館。”
“同文館?”禰衡一驚。“書同文的同文?”
“對,不過這一次要同的不是六國之文,而是天下之文。”郎官笑笑。“裡麵有不少胡人,相貌與我漢人殊異,有一個據說還是什麼安息國的王子,原本在洛陽白馬寺譯經的。”
“同文館還譯經?”
“有一點,但不多,現在人手不足,主要譯的還是希臘、羅馬的典籍,最受歡迎的是天文、算學和經學。”
“希臘?”
“聽說是羅馬之前的一個王朝,大概和我們春秋差不多時候。出了幾個聖人,學說頗有可采之處。太學幾位大儒看了譯文之後,都說有點意思。”
郎官說得眉飛色舞,一臉羨慕。
禰衡看得真切,也不禁心生好奇。
他在漢陽的時候,遇到不少胡商,聽說過大秦、羅馬之名,也聽說過希臘,隻不過關於希臘的消息不多,而且大多和西域的貴霜有關。
他還是第一次知道希臘與大秦在一起。
再往前走,景色就變得熟悉起來,還是半舊的宮牆,斑駁的顏色,隻是規模更小了一些。
“怎麼隻有椒房殿有人?”禰衡看著遠處的宮殿說道。
“宮裡的貴人們都住在椒房殿,其他幾個宮要撤了,改建成書局,以後這裡還要建一座藏書閣,收藏天下典籍,供天子禦覽。哦,對了,最近有人上書,建議修一部大漢春秋……”
“大漢春秋?”
“就是像春秋一樣的漢史,從高皇帝起兵,直到孝靈皇帝駕崩,何董亂政。”
禰衡恍然,隨即又意識到這個建議背後可能蘊藏的深意。
將何進與董卓並列,不可避免地要提到袁紹。作為何進背後的世家代表,袁紹一旦落到和李傕、郭汜、張濟等人一樣的地位,他的名聲就算徹底毀了,再也彆指望入朝主政。
就像如今的張濟等人,小心謹慎或許可以保住性命,敢亂來,等待他們的隻有身敗名裂,甚至是株連三族。
除了袁紹本人之外,追隨他的人同樣難逃懲罰,留下千古罵名。
也不知道是什麼樣的人,提出如此險惡的建議。
禰衡一邊與郎官聊著,一邊向前走,來到清涼殿。
上了殿,禰衡便看到天子在殿上坐著,正翻看著一份公文。
禰衡脫了鞋,將腰間的劍掛在一旁的蘭錡上,舉步進殿,來到天子麵前,拜伏在地。
“臣,青州禰衡,拜見陛下。”
劉協抬起頭,打量了禰衡一眼,嘴角輕挑,提起案上的茶壺。“朕給你倒滿水之前,你要說清這幾個月的領悟。如果不能讓朕滿意,喝了這杯茶,你就出宮去。”
說著,手腕微斜,茶水流出,注入案上的青姿瓷杯中。
“唯。”禰衡再拜。“三代以世卿為本,戰國以士為本,漢以四民為本,本愈廣厚,而國愈強。”
禰衡說完,劉協也倒滿了一杯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