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為當年轟動全國的熱點案件,他們政法大學還為此展開了一場辯論會。
那是一場名曰道德與法治的理念碰撞。
從道德來看,孟歌的閨蜜的行為實屬毀三觀,通過鎖門的行為斷了孟歌的求生之路。
從法治的角度來看,孟歌的閨蜜不是直接殺人凶手,她的行為也是屬於緊張害怕時的正常表現。
人不為己天誅地滅嘛…
而在李晨,也是在辯論的過程中承擔孟歌的辯護人的身份,為孟歌的家屬進行有罪辯護。
通過孟歌的所作所為,將其判斷為間接殺人凶手。
其為她辯護的同學加上裁判都組團給送了進去。
就是通過那起案件,李晨被推薦到了最高審判院和地檢署分彆實習。
大二進入最高地檢署,大三進入最高審判院…
而直播間的網友,聽到他的故事也表示憤慨:
“像她那樣的人就得判死刑才是真正的公平。”
“一想到她閨蜜的嘴臉我就感覺惡心,隻是可憐孟歌了,遇人不淑,替她解圍卻被推卸責任,說孟歌和行凶者有矛盾…”
“最可氣的是,竟然還有人為她成立基金會捐款,我是真的服了。”
“大概是,感覺她長得還行?”
而網友講述完原本的故事,便開始詢問李晨:“李律師,像她這樣的人,如果是您來處理,能不能給她判死刑啊?
您是不知道她多惡心,她的上訴起,是在孟歌的母親將捐款全部捐出去的前一天。”
李晨聽言後點了點頭:“你先下去平複一下自己的情緒,我來給你分析這個案件。”
李晨斷開連麥,開始分析案件:“首先,我們要確定的一點,案件的發生地點,是在國外不是在咱們國家,如果是在國內,行凶者的行為,不可能會是二十年,最次也得是無期徒刑。
因為我國對惡意殺人的行為是零容忍的,再加上事件的輿論影響力,百分百死刑。
因為隻有判他死刑,才能彰顯法律的權威性,才能平息其他人的怒火。
第二個,就是她閨蜜的行為。
對於行為氣憤歸氣憤,但我們考慮的一個點,她不是殺人凶手。
站在她的角度來分析這件事,出現這樣的問題也不算太過於離譜,這也是能夠進行辯論甚至於說是能夠上訴乃至於再訴的主要原因。”
聽到李晨的答案,剛進來不了解他的網友也是表達了自己的不滿:
“那按照你這麼說,孟歌的閨蜜就不該賠償是吧?”
“鑒定完畢,無良律師。”
“不怪她的閨蜜,要怪就怪孟歌,是她自己活該出頭(氣憤!)”
也有熟悉的網友開始替李晨辯解:
“先彆著急噴啊,李律師這麼說肯定有辦法給她閨蜜定罪的。”
“先抑後揚懂不懂?捧得更高摔的更慘!”
“李律師,我們現在該換位思考了吧?”
“有請張三登場!!”
李晨喝了一口茶水開口說道:“剛才我們是站在孟歌閨蜜的角度來思考這件問題,我們現在來站在孟歌母親乃至網友們的角度來分析這個問題:
第一點,她閨蜜是知道對方有威脅行凶的意圖。
在案件的發生中,孟歌的閨蜜劉某,曾經告訴過過孟歌具體情況,讓她等著自己。
而孟歌也曾告訴過她完報警解決問題,全被閨蜜給拒絕了。”
“你明知道人家要報複你,不向警方報案而是選擇了拉一個人來給自己壯膽,你這是什麼行為啊?”
“那麼我們是不是可以通過她的行為來判斷,孟歌的閨蜜就是想讓孟歌作為自己的擋箭牌?”
聽到這裡,直播間的網友的網友徹底炸裂…
 本章完